当前位置:

三 风光日子

陈瓷Ctrl+D 收藏本站

那个在风雨中留在你身边的人——

关羽回来了,刘备的信心又爆棚。刘备深知袁绍难成大事,早晚会被曹操消灭,刘备不想让弟兄们和自己一起成为袁绍的殉葬品。刘备就想脱离袁绍,成为独立实体,“阴欲离绍”。建安六年(201年),早已出神入化地掌握江湖骗术的刘备,轻而易举地骗到了到荆州游说刘表联合抗曹的出差机会,从此一去不复返,再也没有回到中原,直到死。

已届不惑之年的刘备,走遍中原和冀州,也没混出什么名堂来。天下虽大,曾经的大桑树民兵连却仍无立足之地,成了大桑树游击队。不过,好在大桑树游击队里有关羽和张飞两位兄弟。

有兄弟,就有天下。

这一年的九月份,大桑树游击队在刘表那里谋得了安身之地。从此,关羽随着大桑树民兵连在荆州度过了虽然始终低人一头但是还算是安稳的七年。

每天,关羽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日子就像长江水一样流淌,再也不会回来。兄弟厮守,情投意合,也算美事一桩。

可是,生活中总是有意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军南征荆州,战争是不可避免了。关羽再也不能专心地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了。就在关羽准备大战一场时,意外又发生了:刘表死了,刘表的儿子刘琮束手投降,曹操探亲一样地进入荆州。刘备只得带着大桑树民兵连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刘备在逃跑方面已经很有经验了,他周密地安排好了这次撤退。他是信奉“不能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的风险分散理论的,他把大桑树民兵连一分为二:一队走陆路,一队走水路,陆上,水上,互相呼应,敌人攻水路,陆路支援,敌人攻陆路,水路支援。刘备算得上是中国较早施行水陆立体作战方案的。

先前刘表送了一些兵,支持刘备组建了大桑树水军,刘琮投降曹操后,许多不愿意投降的襄阳、樊城一带的荆州水军,纷纷转投大桑树水军,大桑树水军规模迅速扩大,在刘备准备南撤时,大约已有七八千人。因为大桑树水军的存在,大桑树游击队升格了,但是还没有根据地,所以不能像在徐州时那样叫大桑树军区,只能叫大桑树军团。

刘备打算从樊城撤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市)。陆路由他亲自率领,谋士有诸葛亮、徐庶等人,大将有张飞、赵云等人,随行的有数千“大桑树士兵”——还有十万随行的百姓。

刘备毫不犹豫地把大桑树水军——大桑树军团的半壁江山交给关羽,让他带领着沿汉水南下,前往江陵会师。刘备这次的选择,比在徐州选择下邳堂主时还干脆——信任关羽,已经不需要理由。

几百艘战船,在寂寞中前行。关羽注视着船头破开的浪花,心事重重,再也无心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他担心岸上的大桑树军团能否与他如期会师。

大桑树军团在当阳长阪遭遇曹纯的虎豹骑。虎豹骑是曹操手中的特种军队,大桑树军团不堪一击,刘备再次施展逃跑“绝技”,带着诸葛亮等几十人逃生去了,幸亏张飞断桥喝敌,延缓了虎豹骑的前进,赵云又冒险救出甘夫人和以后将蜀汉拱手送给曹魏的阿斗(刘禅)。大桑树军团只剩下几十人,成了大桑树小分队。

虎豹骑对大桑树小分队紧追不舍,大桑树小分队策马狂奔,与死亡赛跑。虎豹骑的战马都是从北方草原上精选的骏马,大桑树小分队能跑得过虎豹骑吗?

刘备恨不得飞到当阳汉津渡口(湖北沙洋境),那里,大桑树水军在接应他们。刘备知道,关羽一定不会抛下他独自逃生的。

关羽一定知道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他绝对会想办法来救我的!这个坚强的信念,让刘备支撑着没有从马上摔下来。

听到江水的声音了,前面就是汉津。刘备松了一口气:关羽果然在这里等着。

曹操大军在后,这时,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跑得越快越好,越远越好。“千里江陵一日还”,直奔江陵的关羽水军,应该是比刘备快很多,何况,刘备在一开始带着十万老百姓,拖家带口,可能还有人牵着猪呀牛呀,“日行十余里”。可是,刘备最终却能和关羽在汉津会师,这可真是乌龟和兔子会师了。当然不是关羽在水上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耽误了时间,关羽放慢行军速度,是为了照应刘备。

那个留在身边,与你共同承担风雨的人,一定是你一生中最值得遇到的人。

曹纯率领着虎豹骑追到汉津,眼睁睁地看着刘备在大桑树水军的甲板上喝茶。

要是没有关羽……恐怕所有人都不敢想下去了。

堕落的“秒杀帝”——

到达江夏后,刘琦拨给刘备部分士兵,又有部分亡卒归附,加上关羽的水军,刘备又招敛了一万多人,大桑树游击队起死回生,刘备又找回了老大的感觉。革命经验告诉刘老大: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是能分散风险的,把鸡蛋分到关羽的篮子里去,是最没有风险的。于是,刘备再次把自己所有力量一分为二:一半驻扎在长江南岸的樊口(今湖北鄂州西北),刘备带领;另外一半,大桑树水军,仍然是由关羽率领,驻扎在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封锁江面。

封锁是用来突破的。曹操想突破长江,把势力范围突破到长江以南。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曹军自江陵顺江东下——赤壁之战揭幕了。

这场战争,本来刘备只有看热闹散场走人的份儿,可是,孙权把他拉进来跑龙套,刘备跻身于这场霸局。

跑龙套也是要试镜的。孙权看上了刘备的什么?首先是刘备占据了荆州的部分战略要地,孙权要以此为战场打击曹军;其次是关羽水军打动了孙权。诸葛亮出使东吴,用“豫州(刘备)虽败于长阪,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这句话,来增加大桑树游击队的分量。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远非诗歌里写得那样轻松。这一点关羽深有体会。

汉江上,旌旗猎猎,数百艘战船摆在江面上。关羽站在船头,捋着美髯大声告诫战士:都给我看紧了,防止曹军从这里溜进长江。

大桑树水军的任务是封闭汉江,确保曹操的人马不从这里进入长江,以掩护周瑜水军后路。

寻口(湖北钟祥西南),前方来报:曹操大将文聘与乐进来犯!

关羽放下《春秋》,下令迎敌。文聘原是刘备部下,多年治理水军,经验丰富,关羽不敌,大败。文聘因为这一战功,后来进封延寿亭侯,加讨逆将军。《春秋》没有帮助关羽取胜。

弟兄们,不好,撤!关羽退到了汉津。没等他把《春秋》打开,前方来报:曹操大将徐晃、满宠、文聘来犯!关羽放下捋美髯的手,抓起武器,下令迎敌。对方人多势众,关羽船少兵寡,大败,辎重被抢。与关羽的友情,并没影响徐晃的军事打击力度。

弟兄们,又不好了,再撤!关羽退到了荆城(今湖北钟祥县西南)。没等关羽腾出手来理一下美髯,前方来报:曹操大将乐进、文聘再次来犯!弟兄们,这次肯定又不好,趁着还没开战,撤吧!可是,大桑树水军的船还是被烧了一些。这次战船被烧,前次辎重被抢,先前多次败仗,士气低落,对手又是精于水战的文聘和胆识过人的乐进(“以胆烈从太祖”)。

要是打仗是型男选拔多好呀,那时我就用美髯取胜了。要是打仗是背书大赛多好呀,我背起《春秋》来,全国不一定有对手。关羽这样想着,不愿意睁开眼睛。一睁开眼睛,可能就会看到乐进与文聘的战船要杀过来了。可是,不可能永远闭着眼睛吧。关羽还是睁开了眼睛,一看,亲娘啊,前面江面上空荡荡的,乐进与文聘的战船不见了,旌旗不见了,他们撤退了!他们当然不是害怕与关羽比胡子或者比背诵,他们是得到了总部撤退的命令。周瑜火烧赤壁,重创曹军,“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

关羽就是一匹幸运的骆驼,背上的稻草再添一根就要倒下去的时候,一阵风来,把所有的稻草都吹走了。

赤壁之战,与周瑜大放异彩雄姿英发相比,关羽却是接连败退一脸衰相。《三国演义》没有提及关羽打的这一连串败仗,反而给他加了一个“华容道义释曹操”的故事:关羽感念旧恩,放走曹操,让关羽从此不再亏欠曹操什么。

这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还是罗贯中的虚构。历史上,曹操的确从华容道败走(“引军从华容道步归”),也确实有个人追击,但不是关羽,而是刘备,而且刘备也没有实现设伏然后放走曹操,他是没赶上,让曹操跑了,最后放火也没挡住曹操(“寻亦放火而无所及”)。

虽然没有出彩的表现,但是关羽毕竟扼住了曹操从汉水进入长江背后袭击东吴水军的水路。赤壁之战的功劳簿上,也有关羽的一页。

曹操退兵后,刘备分得南郡南岸大部分地区,改名为“公安”,刘备在这里大兴土木,加强城市建设,公安城拔地而起。大桑树游击队总算是暂时有了立足之地。周瑜北上攻打曹仁镇守的江陵,刘备趁机夺取荆州南四郡: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又表举刘表的儿子刘琦为荆州牧。当时刘琦是依附刘备的,刘备这样做,就是告诉东吴:荆州是俺的了!

大桑树游击队咸鱼翻身,形势一片大好,不断有人来投降。这一天,人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眉飞色舞地议论着什么。关羽也是有好奇心的,他上前一问,有人告诉他,一员名将弃暗投明了。

名将?

什么名?

黄忠?

黄忠是谁?

黄忠原是刘邦的中郎将,曹操占领荆州,临时任命他为假行(临时)裨将军,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曹操北撤,长沙太守韩玄投降刘备,黄忠也随之成了关羽的同事。黄忠年龄很大了,属于大叔级别的人物。黄大叔的到来,在大桑树游击队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呸!关羽啐了一口。黄忠不就是一个假行(临时)裨将军吗?老子在曹操那里时,是偏将军!黄忠,他也就是一个老兵而已!与黄忠坐在一起开会时,关羽有种掉价的感觉。

建安十四年(209年),在刘备的盼望下,刘琦终于死了。这样,刘备顺理成章地自任荆州牧,刘琦的数万之众,也被大桑树游击队收编。赤壁之战刚过,刘备凭借刘琦的影响,占据了荆州七郡中的南四郡,还有南郡分置出的宜都郡、江夏郡部分地区,孙权控制南郡、江夏部分地区和夷陵地区,曹操仅掌有南阳和南阳西部分置的南乡郡。单论荆州,三家当中,刘家成了大哥大。

有人马,有地盘,大桑树民兵连再次升级为大桑树军区。腰粗了,气壮了,拳头硬了,可以向外扩张了。曹操和孙权的拳头更硬,不好惹,刘备就把目标瞄准了益州的刘璋。

建安十六年(211年)十二月,刘备以帮助刘璋讨伐张鲁的名义,率领步卒数万人溯江西上,欲望十足地向益州进军。进入益州后,刘备找了一个借口,与刘璋翻脸,在益州攻城拔寨,节节胜利。眼看要掌握益州了,刘备就给留守荆州的诸葛亮、张飞、赵云下令说:此地钱多人傻,快来!他们三人奉命入川,加入到“解放”益州的伟大事业中去。但是,刘备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清楚地记得诸葛亮在隆中对里提出的“跨有荆益”的策略,现在,“益”唾手可得,“荆”又怎么能守住呢?

荆,益,刘备的两个“菜篮子”,刘备要把“鸡蛋”分放在这两个“菜篮子”里。“益”由刘备亲自掌管,“荆”呢?

还是关羽!

有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再无后顾之忧,集中全力攻打益州,最终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迫降刘璋。在漂泊了几十年,颠沛了大半个中国后,大桑树民兵连最终在西南隅的益州找到了能够扎根的土壤。大桑树民兵连升级为“大桑树集团”。

孙权也早就觊觎益州,但是被刘备抢了先。荆州又有关羽虎视眈眈地守着。荆益相连,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建安二十年(215年)五月,孙权派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出使成都,要求刘备退出荆州。这个天真的要求换来一个圆滑的答复:“等我们得到凉州后,再把荆州给你们。”

给脸不要脸,那就别怪我撕破脸皮了——孙权委任了一批长吏,不打招呼地派到关羽都督的荆州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协助”关羽开展工作。关羽“接待”了这些不尴不尬的长吏,对他们说:各位长吏大人,大家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有的长吏可能是花了钱才得到了官位,就赖着不走,说:凭什么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关羽说:那你是想到阴间里去喽!没有人愿意去阴间里去,这些从孙权那里来的长吏,又乖乖地回到了孙权身边。

老虎不发威,你倒以为是病猫!孙权派鲁肃带领一万多人屯巴丘(今湖南岳阳东),东吴名将甘宁就在这支队伍里。这支队伍的任务是守,防备关羽东进。挡住了关羽东进的道路之后,孙权就放心地派了一支两万多人的部队,分头进攻长沙、零陵、桂阳三郡。这支执行进攻任务的队伍,由经常请病假的吕蒙带领。当吕蒙带着鲜于丹、徐忠、孙规等大将出征时,谁也想不到这个病秧子竟是关羽的克星。

长沙、桂阳二郡很快就投降了。关羽的手停在《春秋》上,奇怪地想:我在荆州的控制力有这么差吗?

刘备闻知孙权出兵,急忙把成都交给诸葛亮镇守,亲率五万人马回到公安。刘备让关羽率领三万兵向益阳赶去,孙权针锋相对,调鲁肃由巴丘向益阳赶去,同时,急召吕蒙舍弃还未打下的零陵,增援益阳。

鲁肃和关羽隔江对峙。鲁肃一万人,关羽三万人;鲁肃是文臣,关羽是武将。从理论上说,关羽有赢无输。

鲁肃看到,关羽在对岸点校军队。十余里的浅滩,密密麻麻,撒满关羽的士兵。雄壮的号令,从江水上传来,震动了吴军。侦察兵报告说:关羽集合精兵五千人,要乘夜徒步过渡。关羽的作战意图很明显,就是凭借绝对优势兵力,全力出击,一鼓作气,在吕蒙回援前摧毁鲁肃军队。

甘宁对鲁肃说:“请增兵五百人给我,我前往对付关羽,保证让关羽听到我的声音就不敢涉水(‘保羽闻吾欬唾,不敢涉水’)。”甘宁当时只有三百人的指挥权。

鲁肃说:“要是关羽吃了豹子胆,真敢渡水,那你怎么办?”甘宁掷地有声地说:“他只要是涉水,就会被我擒捉。”

难得有愣头青去冒险博胜,那就死马当活马医吧。鲁肃当下选一千人给甘宁。甘宁连夜赶到上游设防。关羽听说甘宁来了,不敢渡河了。(“羽闻之,住不渡。”)

摩拳擦掌,早就准备渡河的士兵,面面相觑:这就是传说中的关羽吗?关羽对着士兵发怒:都在这里发什么愣,快砍柴去!士兵们纳闷:有仗不打,砍柴开篝火晚会吗?

关羽下令捆扎柴木,在岸上就地扎营。士兵们心里拔凉拔凉的,本来说要速战速决的,搞到现在却趴下做起了缩头乌龟。士兵们都在心里质疑:关羽,“万人敌”,你那白马斩颜良的勇气呢?

白马之战,关羽是曹营降将,虽封侯拜将,但是他找不到归宿感。当被孔融称为“勇冠三军”的颜良出现时,他就忘我地冲了上去,秒杀对方。那时,他一无所有,只有靠牺牲来获得。于是,他敢于牺牲,也获得了。他知道,杀了颜良,就能回报曹操厚遇,就能坦然地离开曹操了。

站在益阳江边,以五千精兵面对甘宁的一千人时,关羽却没有十六年前一人一马千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神勇。关羽知道,他已经不是十六年前斩颜良的那个热血英雄,那时,他只代表自己,而现在,他掌控着“大桑树集团”的半壁江山,一有闪失,“大桑树集团”就要受损。所以,当看到甘宁的人马时,他担心东吴早有准备,就不敢前进了,而且,很显然他没有信心突破对方的防线,所以他下令砍柴结营,准备与对手打持久战。

就这样,江边突然冒出来了一座军营,里面的军队,既不出征,也不打战,他们是来江边度假的吗?

打柴的,打猎的,打鱼的,为此议论纷纷。他们一见面就讨论这个军营,为了说起来方便,他们给这个本来无名的地方取名为“关羽濑”。

是什么原因,让那个神武的“秒杀帝”堕落成了“磨蹭哥”?

就在关羽坐在柴木搭成的军营里背诵《春秋》的时候,吕蒙成功诈降零陵太守郝普,这样,吕蒙在按照战略计划取得南三郡之后,退到益阳,与鲁肃一起抗拒关羽。

关羽想把“关羽濑”坐穿,鲁肃却要约他出来会会。

窝囊的单刀会——

老好人鲁肃是鸽派,总想和平解决问题,以免破坏了孙刘联盟。所以,他邀请关羽单刀赴会,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三国演义》里,“单刀赴会”与“温酒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斩颜良、诛文丑”等相映生辉,中华武圣关羽在这些家喻户晓的故事里光芒四射。《三国演义》对单刀会的描写十分精彩:鲁肃埋伏好刀斧手,邀请关羽前来赴会,意欲伏杀关羽;关羽早知是计,带领十几个随从人员,单刀赴会;会面时,关羽以叙旧为由,拉住鲁肃不放,实则是以鲁肃为人质,从而脱身。这个故事里,关羽单刀孤胆,大义凛然,而鲁肃窝窝囊囊,猥琐卑鄙,二者对照分明。

《三国演义》对这一事件的描述,已经偏离了历史走得太远。现在,就让我们还原当时的情景吧。

为了和平解决矛盾,三国杰出外交家鲁肃给关羽下了一个请帖,大意就是双方坐下来谈,举行一个高层会晤,会见地点在两军阵前(根本不是《三国演义》里说的鲁肃军营),各距驻军百步以上,你单刀,我也单刀,平等得很。要强的关羽没有不答应的理由,慨然赴约。

这次峰会上,双方都憋了一肚子火,气氛并不融洽。鲁肃首先发难,对刘备“借”荆州不还一事表示极大不满,关羽辩解说赤壁之战刘备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怎么也得从荆州分一杯羹吧(“岂得徒劳无一块壤”)。鲁肃对关羽的表态进行强烈谴责,说刘备当阳惨败后无处可去,幸得东吴收留,现在却耍赖不还荆州。最后,鲁肃对关羽提出严正警告,指出刘备的行为“贪而弃义,必为祸阶”。

被鲁肃骂了一个狗血喷头,关羽什么反应呢?

怒目而视?拍案而起?拔刀相向?昔日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的关羽,一定不会放过鲁肃这个大放厥词的小子!

可是,谁也没想到的是,任凭鲁肃的唾沫星飞到他的美髯上,关羽居然无言以对(“羽无以答”)。

背《春秋》那么熟练,谈判时一点儿也用不上。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确实不足取。

关羽闷声不语,他带来的人当中,有一个实在是忍无可忍,想为“大桑树集团”挽回一点颜面,就大着胆子反驳鲁肃说:“土地,谁道德高尚谁就占有,用得着管本来是谁的吗?(‘夫土地者,惟德所在,何常之有!’)”这个理由找得很搞笑:三国争霸,道德标兵优先啊!

这人满以为关羽能接着自己的话说下去,可是,关羽一声不吭,似乎在那里默背《春秋》。

今天关云长竞技状态不佳,鲁肃却来精神了,抓住机会表现,他抬高声音,呵斥那个“炮轰”者,“辞色甚切”。

好小子,我的人轮得着你来训斥吗!关羽腾地一下站起来,拿起了刀。全场死一般地寂静,所有人都同情地看着鲁肃,鲁肃本人,似乎也听到颜良在召唤自己:来吧,朋友,我们都是关羽送到这里来的。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关羽虽然紧握着刀,但是却把脸朝向“炮轰”者,也跟着鲁肃呵斥他说:“这是国家大事,你这小子知道什么!(‘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炮轰”者夺门而出,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他为关羽的软弱而哭:你愿意窝囊就罢了,怎么去帮别人训自己人呢!

单刀会变成了鲁肃对“大桑树集团”的控诉会,最后,鲁肃说累了,不想再说了,他就大声宣布:散会!

这才是历史上的单刀会。所有跟着关羽去参加高层峰会的人,都耷拉着脑袋,他们还从没这样窝囊过呢!

那个黄河岸边快意疆场的“秒杀帝”,为什么在长江岸边成了犹疑不决的缩头龟?人们想不通:美髯依旧,可为什么美髯下的眼睛少了果敢,多了迟疑?

关羽捧着《春秋》,翻一页,又翻一页,再翻一页……他根本读不进去,因为另外一个人的名字更加刺激着他的神经:马超。

马超是“霸二代”,他踩着父亲马腾的肩膀,加上自己能征善战,一度成为凉州王。马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关羽有白马斩颜良的传奇,马超有曾让曹操感叹“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的传说。马超后来被曹操赶得无路可走,投奔刘备。马超一来,刘璋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崩溃,十几天后,他打开了成都城门。

关羽就给诸葛亮写了一封信,直截了当地问:“马超的才能可以与谁相比?”

对天下了如指掌的诸葛亮,岂能不知关羽的心思?诸葛亮就投其所好地回信说:“孟起(马超的字)文武双全,雄烈过人,是一世之杰,但是也不过是黥布、彭越一类的人,最多能和益德(张飞的字)并驾齐驱,是绝对比不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的。”

关羽捋着美髯,把诸葛亮的信攥在手里,见人就亮出来:你看看,你看看,诸葛亮说马超比不上我,绝对比不上我!

也许,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关羽开始告诉自己:不能失败,绝对不能失败,一旦失败,就让马超笑话死了!在“关羽濑”,关羽以五千精兵对甘宁的一千人,却迟疑不前。关羽开始害怕失败了。一个人,只有不害怕失败,才能取得胜利,所以,关羽没有取得胜利。单刀会上,鲁肃咄咄逼人,关羽也站起来了,也拔出了刀,但是,他的信心没站起来,他的勇气没拔出来。他太想抓住胜利了,但是又怕被刺伤了手掌,所以他不敢伸手。

因为背负太多,关羽已经迈不动秒杀敌人的步伐。其实,关羽一直是很胆怯的,胆怯到总是担心别人超过自己的地步。

单刀会无果而终,关羽宅在“关羽濑”照镜子,理胡子,读《春秋》,同时操练兵马,等待刘备下达总攻令。

刘备来命令了:撤!

行为艺术秀——

东吴也撤兵了。双方罢兵,倒不是回忆起了赤壁之战时的革命友谊,而是因为曹操进攻汉中,占领南郑,尽得汉中,这时候已经到了七月。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曹操占领汉中,对刘备来说,就等于打劫的来到了家门口。刘备只得向东吴妥协,签订了丧权条约。刘备把孙权已经占领的长沙、桂阳两郡正式割让给孙权,孙权再把刚刚占领的零陵还给刘备。这样,双方暂时同占荆州。此后接近两年的时间里,刘备与曹操、孙权,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武装冲突。

荆州没有战事,关羽可以治疗一下箭伤了。几年前,关羽被流矢射中,箭矢射穿了他的左臂。那时,为了增强杀伤力,箭镞上都喂了毒药。关羽的箭伤虽然好了,但是每至阴雨天,骨头常会疼痛。医生说必须剖开胳臂,刮骨去毒,才能除掉病根。

主簿下了一个通知,大意是说今天关将军请客,全体干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除外)务必准时参加,参加者自备镇静药物,违者后果自负。

该来的都来了,菜全了,酒满了。一个郎中从幕后走了出来,郎中手里拿着一把刀——手术刀。关羽捋着美髯,指着自己的左臂,忧伤地说:这胳臂一到阴雨天就疼,我恨不得换掉,可是,天底下哪有配得上我的胳臂的啊!

关羽下令酒宴开始,关羽端起酒杯,一饮而尽。放下酒杯,关羽伸出左臂,让郎中割开皮肉,一直到骨头,鲜血直流进脚下的盆子里。众人惊骇,关羽却神色自若,抬起右臂,指点着,大家吃好喝好。席间,没有酒杯触几的声音,只有郎中用刀刮毒的声音。郎中在关羽的左臂上忙活,关羽用右手割炙饮酒,谈笑自若。

《三国演义》里说这个郎中是华佗。神医,名将,相得益彰,倒也有趣。不过,历史上的华佗并未给关公治过箭伤。因为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208年),而刮骨疗毒事件则在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其间相隔11年,死人焉能医活人?

提起刮骨疗毒,人们常常折服于武圣关羽的神勇,可是,仔细一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刮骨疗毒之时,关羽宴请诸将,“饮食相对”“割炙引酒”,这样做,虽有噱头,但于医理不通。酒乃活血串气之物,当时最需要止血凝血,饮酒则是背道而驰。无论怎样的“庸医”,也会知道这一点最起码的常识。关羽这样做,很可能是他自己的选择。包扎伤口需要病人安静,可是关羽却一边割肉喝酒,一边与人谈笑。

在座的诸将,既要眼睁睁地看着血淋淋的伤口,闻着血腥味,堆着笑容,艰难地向外挤着恭维的话语,夸赞关将军神勇无比神人下凡……和领导吃饭,历来都是一种负担。刮骨疗毒,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关羽的行为艺术秀。

“刮骨疗毒”之后,关羽的左臂比以前好多了,他使劲地晃晃自己的左臂,转几圈——嗯,是比以前好多了。他抓起一把刀,虎虎生威地舞了起来。

一般的刀,怎能配得上“万人敌”呢?关羽就派人为他铸刀。铸工把刀呈了上来,关羽看了一眼,说:哪里的铁?铸工回答是精选的上等好铁。关羽问:都山的?铸工摇摇头:没注意是哪里的铁,只看是好铁就用了。关羽摇摇头:我关羽铸刀,就要用都山铁!都山铁天下闻名,关羽向来喜欢品牌。关羽亲自挑选了都山铁,让人重新为他铸刀两把,好东西都是限量版的。

左手一把,右手一把,关羽端详着这两把刀,把玩不已。刀上,铭了三个字:万人敌。关羽和张飞是“万人敌”,类似的说法,郭嘉说过,程昱说过,周瑜说过,吕蒙说过。“万人敌”这个品牌,已经专属关羽和张飞所有。关羽是用这两把刀注册品牌吧。从此,“万人敌”刀就成了关羽的形象装备。“(关羽)自采都山铁为二刀,铭曰‘万人敌’。”(《古今刀剑录》,南朝陶弘景)

《三国演义》里,关羽的标志性装备是青龙偃月刀。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是关羽为自己定制的。刀长九尺五寸,重八十二斤。青龙偃月刀与关羽已经合二为一,具有了“兵圣”的内涵。但是,真实的青龙偃月刀是在唐代才出现的兵器。因其形制庞大,不利于实战,更多用为仪仗兵器。史上,关羽是没有用过“青龙偃月刀”的。《三国志》记载,“(关)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通过这个“刺”字,就可以推断出关羽用的兵器属于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事实上,矛、戟之类的直刺兵器在当时的战场上是最实用的。

热门推荐
雪鹰领主 琅琊榜 斗罗大陆 手机 活着 西游记 长相思 红楼梦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