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二 风烈将军

陈瓷Ctrl+D 收藏本站

二 风烈将军

爱臭美的瞎眼将军———

曹营,清晨,帅帐门口。左边,卫兵甲;右边,卫兵乙。

甲:“盲夏侯干什么去了?”乙:“他应该是巡营去了。” 甲看看远处,压低声音说:“嘘———别说了,盲夏侯来了。”乙看去,只见夏侯惇大踏步走来。甲和乙急忙立正站好,迎接夏侯惇的到来。夏侯惇并没有注意到卫兵对他敬礼,他气呼呼地闯进营帐。甲和乙会心一笑:他们经常看到夏侯惇威风凛凛地出去巡营,又气呼呼地回来。

两个不称职的卫兵压低声音说起了悄悄话———甲:“呵呵,这次不知是哪个新兵蛋子又在背后喊‘盲夏侯’这个绰号了!”乙:“嘿嘿,这个绰号起得太有才了!盲,一只眼瞎了;夏,夏侯的夏;侯,他不是被封为高安乡侯吗?”甲探头向营帐里觑觑,又缩回头来说:“快响了吧?”乙:“差不多快响了,我们开始倒计时吧!小点声啊!”甲:“5”乙:“4”甲:“3”乙:“2”甲:“1”。

嘭———

咣当———

营帐里面传出东西倒地的声音。甲和乙相视而笑,站好,等待夏侯惇出来。夏侯惇气冲冲地出来,气冲冲地走远了。看着夏侯惇越走越远,甲和乙再也憋不住了,捂着嘴笑了起来。作为夏侯惇的帐外卫兵,他们太了解夏侯惇每天早晨的三部曲了:巡营听到士兵叫自己的绰号———回来照镜子,然后把镜子推倒———离开营帐出去散心。

夏侯惇左眼是瞎的,士兵们赐给他一个外号:盲夏侯。这外号是谁起的,已不可考,但是盲夏侯这一外号是“特征+姓+地位”的组合,言简意赅,特有才!所以,这一外号很快在曹营传开了,并且成了最流行的语言之一。全军上下,在私下里都直接称呼夏侯惇为盲夏侯。其实大家也没什么恶意,只是觉得好玩罢了。在那个艰苦的战争岁月里,大家天天把脑袋拴在裤腰袋上,挺紧张的,没什么乐子,叫叫主帅的绰号,挺宣泄的,也算是增强战斗力了。

夏侯惇也知道这一点,所以,当听到谁叫他盲夏侯时,他也只能是装作没听见。但是,他非常不认可这一增强战斗力的另类方法。每当他听到有人叫他的绰号,他就很生气,却不便发作,只好折回来,回到营帐里,站在镜子前照个不停,越看自己的那只瞎眼越生气,生气到一定程度,他就一下子把镜子推倒,走出帐外散心。

这让我们想起一个故事: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越照越生气,就用九齿钉耙把镜子砸了。以前的镜子是铜做的,比较重,都是放在一个架子上。夏侯惇没有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不能砸镜子,只好把镜子推倒泄愤。

曹营,士兵宿舍,士兵们在闲聊。某新兵谦虚而不解地问:“俺不明白夏侯将军怎么那么臭美呢!他又不是小年轻的,一个大将军,独眼龙就独眼龙呗,怕什么?至于对着镜子照个不停,最后还得把镜子推倒!这是为什么?”这新兵善于思考:一个大将军,至于把相貌放在心上吗?可是,无人回答他的问题,大家都岔开话题,说其他的了。新兵还在傻乎乎地问:“他那只眼是怎么瞎的?”甲厉声对他说:“闭嘴!不要再说这个了!”新兵困惑地看看甲:“给个理由先?”乙站起来,来到新兵面前,严肃地说:“我可不想陪着你犯错误!”说完,他走出了宿舍,甲也走出了宿舍,一副避之唯恐不及的样子。新兵连脚指头也用上,也没想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害怕谈论这个话题。

拔矢啖睛的可能原因———

新兵蛋子不知道:叫夏侯惇为“盲夏侯”是开玩笑,谈论他的眼为什么瞎了一只,那就是侮辱夏侯惇了。矮人面前不说短话,败将面前谈论他的失败那是侮辱。侮辱主帅,不想活了?本来,独眼龙就独眼龙,一个大男人,不去选秀,谁在乎这个?可是,这只瞎眼却见证着主人的失败。所以,当别人叫他盲夏侯时,他就想起自己是个失败者。因此,别人喊他的绰号,他从来不发脾气,只知道对着无辜的镜子发脾气。

193年,张邈联合吕布反叛占领兖州。东征徐州的曹操急忙回兵,进攻已被吕布占领的濮阳。吕布摆好了弓箭阵,静待曹操和夏侯惇的到来。冷兵器时代,守城方最好的武器就是弓箭。躲在箭楼上,居高临下,箭在弦上,蓄势待发,看看谁先靠近就先射谁,一射一个准。曹操下达攻城令,夏侯惇为先锋。只要是夏侯惇在,先锋位置非他莫属。夏侯惇大吼一声,策马前驱,长枪横卧,向敌阵冲去。城墙上,吕布看着一马当先的夏侯惇,冷笑着说:找死!他一声令下:对准前面那个大将,射!弓箭手们就射了。弓箭蝗虫一样地飞向夏侯惇。夏侯惇冒着敌人的箭雨,前进,前进,前进进!很快,他到了城墙下。

城墙上,一个士兵感冒了,向吕布请假未获批准。他懒洋洋地把箭搭在弓上,做出射箭的样子,但是不射。战友们都射了十支箭了,他却一支也没射。这是一个老兵,知道怎么应付长官。突然,他打了一个喷嚏,手一紧,一哆嗦,箭飞了出去。他吓了一跳,怔怔地看着自己射出去的箭。那支等待已久的箭像认识夏侯惇似的,直奔他的左眼而去。那个感冒的士兵惊讶地看着这支箭扎进夏侯惇的左眼,在他的眼眶上还一颤一颤的。这个兵油子热泪盈眶,他知道是他而不是别人射中了曹操的先锋,他知道自己买彩票中大奖了,他知道从这一支箭扎进夏侯惇的眼球的这一刻起,他的人生要拐个弯。他手舞足蹈地喊道:“我射中了!”吕布眉飞色舞,重重地奖赏了那个射中夏侯惇的士兵。一战便伤及敌方主将,这是很鼓舞士气的。幸亏射箭的兄弟射术不精,要是他是冷兵器时代的狙击手的话,盲夏侯就成夏侯烈士了。

《三国演义》第十八回“夏侯惇拔矢啖睛”具体描写了这一事件。首先罗贯中把射中夏侯惇这一功劳划给了吕布手下猛将曹性,但是史书上只说夏侯惇“为流矢所中,伤左目”,既是“乱矢”,那曹性立功的概率最多也就是万分之一,因为当时濮阳守军估计至少要有一万。其次,罗贯中以生花妙笔写夏侯惇被射中左眼后,急于用手拔箭,不想连眼珠也拔出,乃大呼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接着夏侯惇把眼珠放在口内吞了下去,仍复挺枪纵马,一枪刺死曹性。“拔矢啖睛”固然勇猛,但总是血腥有余,远不如断喝长坂坡、温酒斩华雄等桥段光辉。

其实,夏侯惇“拔矢啖睛”倒也符合其风烈个性。他的风烈个性在14岁那年就出名了。

夏侯惇曾是少年杀人犯———

夏侯惇14岁,正处于心理学上说的“人生最危险的时期”。谯县大街小巷轰动了:夏侯惇杀人了。一个14岁的孩子,竟然成了杀人犯,这在当时太具有新闻价值了,在今天则太具有史料价值了。

可是,时间、地点、被害人、案发现场、作案过程、凶器、目击证人,这些记者和读者最为关心的要素,我们从史书上找不到蛛丝马迹,若有人描绘夏侯惇杀人情景,那纯属文学创作。可是,《三国志》却明明白白地记载着14岁凶手的杀人动机:人有辱其师者,惇杀之。杀人偿命,天经地义。可是,舆论对夏侯惇很有利。“天地君亲师”的观念在西汉初年就已经深入人心,师道尊严得到社会广泛充分承认。人们在打听夏侯惇杀人细节的同时,也在随机发表着新闻评论:“夏侯惇同学敢为老师出头杀人,真是一个好同学!”“他应该是无罪吧,他又不是出于私愤!”“这小伙子义薄云天,以后能成大事!”……

从此,夏侯惇“成名”了:“(夏侯惇)由是以烈气闻”。

夏侯惇的烈气,使他冒着箭雨在濮阳大战中身先士卒,结果失去了左眼。瞎了左眼的夏侯惇惭愧地对曹操说:“属下无能,给你丢脸了!”曹操说:“不,你是我的骄傲!”曹操所言不虚:夏侯惇冒着敌人的箭雨,前进,前进,前进进,给其他将领做了榜样,极大地鼓舞了士气。可是,夏侯惇却不能原谅自己,他始终为自己失去左眼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这个盲夏侯一次次地对着镜子,用右眼看着镜子里成为黑窝窝的左眼眶,失败的滋味在他的内心沸腾,到了沸点,他就把镜子推倒。夏侯惇将军,也因此显得可爱。

夏侯惇失去眼球不久,吕布军队和曹操军队也因为发生饥荒各自撤兵,从此,历史上再无夏侯惇杀伐的记载。罗贯中为何设计了一个夏侯惇生吞自己眼球的血腥细节呢?很多人会从文学塑造的角度来考虑,但是有人说当时夏侯惇饿坏了,舍不得自己的眼球掉在地上,所以来不及烹调就生吞了,这一设想虽然更加血腥,但是也契合了夏侯惇此后主要的工作:屯田种粮。

在失去左眼之前,夏侯惇差点儿失去性命。

一张可怜巴巴的肉票———

久在战场飘,哪能不挨刀?久在河边站,焉能不湿鞋?

夏侯惇从曹操陈留起兵就浴血奋战,出生入死,过着一种把头拴在裤腰带上的生活。这正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夏侯惇是幸运的,一次次的挣脱死亡女神的拥抱,却也多次被死亡女神亲吻。

在让夏侯惇失去左眼的濮阳大战之前,夏侯惇这个倒霉蛋早就遇上过一件很轰动的糗事———被吕布的人挟持,当了一张可怜巴巴的肉票。没有人会劫持街上的叫花子做肉票,劫持了叫花子还得管他饭,不划算。被劫持的,往往是一些有钱有分量的人物。当然不能用钱来衡量夏侯惇。夏侯惇被绑票,是因为他在曹营太重要了。

189年12月,朔风劲吹。陈留郡己吾村(今河南宁陵县己吾村),曹操站在一块大石头上,手臂举起,剑锋指天,发表了一通煽情演讲,兴兵讨伐董卓。张邈、陈宫、边让等当地名人在下面纷纷鼓掌。董卓专政,为患朝堂,天下人莫不义愤填膺,但是也都明哲保身,谁也不愿做出头鸟。现在曹操率先树起反董大旗,天下云集响应。陈留太守张邈把部分兵权交给了他,兖州的政治明星陈宫又四处游说,让曹操做上了兖州牧的位子。

当时曹操因为不接受董卓的封官而四处逃亡,张邈和陈宫不但接纳了他,而且还给他兵权和政权———这一切都太顺利了。不能排除张邈和陈宫的正义性,他们是为了反董而拥曹。可是也不能排除一点:当时董卓气焰正盛,天下莫敢触其锋。可是现在曹操这个愣头青挑头反董,张邈和陈宫正好推波助澜,自己借机反董。

这正是:跟在别人后面,让别人承担责任吧。万一反董失败,自己也就是一个从犯,到时再辩解自己是被曹操引诱、胁迫,有罪也能从宽呀。似乎没有人愿意甘居人下,像张邈和陈宫这些在当地数一数二的人物,更是有着强烈的“一把手”情结,那他们作为“地头蛇”,又怎能甘心让曹操在自己面前发号施令?其实很明显,曹操是个被架空的“一把手”。张邈是当地老干部,根深叶茂;陈宫是当地实力派,手可遮天。所以,曹操虽然拉起了一支5000人的讨董队伍,但是,主力部队的指挥权还是在张邈和陈宫手里。

曹操想:张邈和陈宫呀,你们大大的狡猾,出头得罪人的事情让我做,只拿我做摆设,没门!曹操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我要搞渗透,搞和平演变。于是,他给夏侯兄弟们和曹氏兄弟们下了个通知:弟兄们,老少爷们,请跟我来!夏侯惇夏侯渊来了!曹仁曹纯曹洪曹真曹休来了!当然,还来了一个当地人———典韦。来人不少,都等着曹操封官呢。

他把自己弟兄们和侄子们补充进部队———先让自己的人成为骨干,再慢慢渗透,让整支军队成为彻底的曹家军。这一天,曹操宣布人事任免文件,对夏侯家和曹家的人一一封官:夏侯惇———司马;夏侯渊———别部司马;曹仁———别部司马;曹纯———议郎,参司空军事;曹洪和曹休———史无记载,估计是轮到他俩,曹操掌握的提干名额就用完了。

当时,曹操和身份是奋武将军,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军长,以此类推:司马是师长,别部司马是旅长,议郎也就是一个旅团级的政委。这里面,曹操给谁的官最大?夏侯惇!别忘了,曹仁是曹操的堂兄。曹操虽然疑似夏侯家的种,但却是曹家的苗,树干和枝叶更是吸收着曹家的营养。可是,我们却从这里看出一点:夏侯惇,高人一筹,备受信任。

曹操在作战的时候,常常让夏侯惇而不是让曹仁做裨将。裨将,就是副将。曹操自己是大将,是部队“一把手”,负责宏观把握,微观的事情就让夏侯惇这个“二把手”具体去做。夏侯惇理所当然地成了曹氏集团的第一代领导人核心。

在多高的位子上,就有多高的风险,正所谓“高处不胜寒”吧。兖州黄巾军已灭,曹操收复了黄巾军降卒三十万人,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真正的军队———青州军。大军在握,曹操手心发痒,就东征陶谦去了。本来,张邈等人和曹操合作,是指望借他的旗帜镇压黄巾军,顺便反董,大家也都跟着在政治舞台上秀一把。可是,依靠夏侯惇等人渐渐掌握军队控制权的曹操就不那么听话了。

目送曹操把大军带走后,张邈和陈宫在兖州开起了小会,商量着找机会把曹操除掉。张邈:“好你个曹阿瞒,把兖州的部队调走以报私仇,不应该呀!”陈宫:“就是嘛,他以为只有他才是兖州的主人,要是没我们,他还不就是一个太监的后代!”张邈:“过河拆桥!”陈宫:“我多次和他说,陶谦和我很铁,求他不要动陶谦,可是,他……”张邈:“这小子黑着呢!”陈宫:“他还杀了好人边让,太黑太暴力了!边让妻子也被他占了,太黄太下流了!”边让是九江太守,他多次劝说曹操,边让是儒士,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曹操说不过他,就不再和他说了,指着边让,对身边的人说:“拉下去,砍了!”

按理说,那年头人命比鸡贱,杀和被杀司空见惯,只是曹操杀人后把人家的老婆也霸占了,就太不地道了。陈宫颇有正义感,这件事情使他对曹操彻底绝望。正好张邈有自卑心理,唯恐曹操和袁绍联合废了自己。陈宫说:“吕布正好来了,这小子战斗力很强大,我们就把他推出来吧!”张邈和陈宫天生愿意做配角,反董推曹操,反曹推吕布。他们拿着吕布做旗号,借用他的知名度,树起了反曹大旗。张邈和陈宫在兖州根深叶茂,他们振臂一呼,兖州各郡县纷纷响应。几天过去,兖州大地遍插“吕”字旗帜。只有荀彧防守的鄄城、夏侯惇驻扎的濮阳、靳允镇守的范城、枣祗镇守的东阿四城还飘扬着“曹”字旗帜。

在徐州忙着指挥杀人的曹操很快得报:自己的后院兖州起火了。本钱被烧,火烧屁…了,曹操带军向兖州方向赶。半路上,有人来报:“夏侯惇镇守的濮阳也换上了‘吕’字旗帜!”夏侯惇可是他最信任的人啊,可是他镇守濮阳却……曹操差一点从马上栽下来,他不敢再想下去了。

曹操并不担心夏侯惇会背叛自己,也不担心他的能力。夏侯惇是他带出来的,是他最信任的人,也是一个持重谨慎的军事人才。曹操还记得东征前一夜两人的对话。夏侯惇:“我也要去东征!”曹操:“不行,陈宫、张邈这俩家伙和我面合心不合,我要是走了,他们可能会断我的退路。”夏侯惇:“怎么办?”曹操:“有你啊!”夏侯惇:“我?”曹操:“给你一支大军,屯在濮阳,你一定要守住,这是我们的火种。万一有一天我们无路可走,可借此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夏侯惇神情凝重地点头领命。

曹操想:以夏侯惇的能力,濮阳不会这么快就失守,那么,濮阳失守的背后肯定会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分散了夏侯惇的精力。曹操这样想的时候,本该镇守濮阳的夏侯惇却身在鄄城。当时,镇守濮阳的夏侯惇得到荀彧急报:吕布进军鄄城。夏侯惇闻言大惊。曹操当时把家安在鄄城,他的所有家人都在那里。夏侯惇当机立断,立马组织敢死队,打开濮阳城门,向鄄城方向急驰而去。行至半途,邂逅吕布。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场厮杀,就地展开。

战斗正酣,吕布退军。夏侯惇来不及追赶,继续驱马前往鄄城。赶到鄄城的夏侯惇和防守鄄城的荀彧胜利会师。他接过荀彧亲手奉上的香茶,很受用地听着感谢的话。这碗茶还未喝完,探马来报:吕布进占濮阳。夏侯惇闻报,手上一颤,茶碗掉落于地。荀彧说:“怪不得吕布半途退兵,原来他志在濮阳啊!”夏侯惇喃喃自语:“调虎离山之计,吕布贼子,诡计多端呀!”谁说吕布有勇无谋?濮阳有夏侯惇镇守,自是铜墙铁壁,攻亦不易。吕布做出袭击鄄城的架势,逼得夏侯惇出城救急,然后乘虚入濮阳。

后来,夏侯惇向曹操作检讨:“末将无能,中了吕布诡计,失了濮阳。”曹操拍着他的肩膀说:“元让何必自责?不是足下无能,是吕布太狡猾,你当时如果不救鄄城,他就会擒获我一家老小,要是真那样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啊!”要是没有夏侯惇,自己的一家老小早就成了吕布的刀下鬼了,曹操对夏侯惇是心存感激的。

吕布站在濮阳的城楼上,做出酷酷的样子,嘴角抿着笑,问自己:吕布呀吕布,你怎么这么聪明?不费一兵一卒,便在濮阳升起了“吕”字大旗,一个字———爽!三国时候什么最重要?城池?非也!城池今天是你的,明天就可能成为别人的。三国时候人才最重要!有了谋臣武将,就能夺取天下所有城池。对吕布来说,当前形势一派大好,整个兖州,只有鄄城、东阿和范县还姓曹,其余的,都改姓吕了。可是,吕布还是皱起了眉头:程昱、荀彧和夏侯惇这三个人,能抵百万雄师。要不是荀彧的坚守,鄄城也就归顺了;要不是程昱的游说,东阿和范县也就投降了;要不是夏侯惇在兖州坐镇,荀彧和程昱也就没有底气了。抓矛盾就要抓主要矛盾,吕布决定先把夏侯惇废了。

这一天,夏侯惇军营前来了几个精干的士兵。卫兵们长枪一横,喝道:“什么人?”来人说:“吕布的人!”当这几个人被押到了夏侯惇面前时,他们说自己是来投降的。夏侯惇一番审问:姓名籍贯年龄职位主要经历投降原因等等,来人一一作答,并无破绽。来人分别叫张三、李四、郭五、马六。正史上没有留下他们的名字,我们只好这样称呼他们。

那年月,群雄并起,都有自己的旗号,都说自己是正统,都说自己要匡扶汉室,跟着谁打仗也都有理由,其实真正的理由是当兵吃粮。所以,哗变、叛变,和今天的跳槽辞职一样司空见惯。当时只有自己的人弃明投暗奔向吕布,现在居然有人弃暗投明奔向曹操,夏侯惇其欣喜则何如?

夏侯惇眉飞色舞,命人给张三们松绑。获得自由的张三等人跨前一步,一边说着:“谢将军!”一边做出下跪的样子。夏侯惇咧着大嘴,正从脑子里搜索着给张三等人洗脑的词语,眼前却明晃晃的一闪———张三等人在弯腰的同时从马靴里各自掏出短剑,从前后左右四个角把夏侯将军围住,各自把明晃晃的短剑抵着他的颈部。一看就知道是演练了N次。夏侯惇知道自己又中计了———诈降计。

江湖传言吕布有勇无谋,看来全是妄言。

把我这张肉票撕了吧—————

士兵们看着自己的主将成了可怜巴巴的肉票,束手无策。张三们围成一个圈,短剑抵在夏侯惇颈部,警惕地看着四周。现在的绑架犯和他们比并无多少创意,只不过是把短剑换成了枪或炸药而已。

你猜对了,下一步他们该提要求了。张三说:限你们一个时辰之内拿出1000两黄金,否则……夏侯惇很纳闷:吕布派这几个人来就是为了搞点金子?张三们的使命本来是以诈降的名义混进曹营,然后寻机接近夏侯惇而行刺。吕布的算盘很精明,以几个人换取对方主将。可是,在吕布、曹操、张邈这些英雄们挖空心思争霸天下的时候,张三们这些任人摆布的棋子却在挖空心思地想活命,在保证活命的前提下,他们还想活得舒服一点。

张三们在路上就做了一番充分论证:接受任务前去诈降,刺杀失败,被曹营的人杀死,死于失败;接受任务前去诈降,刺杀成功,也逃不出曹营,死于成功;拒绝任务不去诈降,被吕布杀死;半路逃亡,战乱频仍,被不知谁的军队杀死。结论:败死,成亦死;去死,不去亦死。解决方案:有钱能使鬼推磨,敲诈夏侯惇一笔金子,然后亡命天涯,如果邂逅死亡,就把金子送给持刀的人。

他们的缜密和精细,并不亚于吕布和夏侯惇对战争的考虑。因此,他们得手后就提出了1000两的赎金,他们也早就商量好了———50两也行———甚至,一两也不给,只要能放他们走就行。这时,夏侯惇的部下韩浩闻讯赶来。韩浩,字元嗣,河内(今河南北部地区)人,以忠诚勇敢闻名。说起来,夏侯惇对韩浩有知遇之恩。起初,夏侯惇听说了韩浩大名,把他请来相见,认为他是奇才,就让他带领部队跟着自己征伐四方。韩浩对夏侯惇说:“大人受苦了!”夏侯惇说:“别管我,快把这几个小蟊贼灭了!”张三手一紧,剑锋往夏侯惇的肉里压了一下,他狠狠地说:“先死的应该是你!”所有的人都看到剑锋下已经渗出了血。

那时候,人们生活艰难,很多人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王公大臣被绑架的事情时有发生。从光武帝时起就有一条法律:对绑架案,相关官吏“不得拘质迫盗,应该“合击”,就是说,接到报案的警察,不能因为人质在歹徒手里就迁就歹徒,而应该不顾人质安危而击杀歹徒。从局部看,这个规定对人质不利,但是从整体看,能打击犯罪,震慑歹徒。可是,每次案发,都是局部,面对歹徒刀剑下的歹徒,人们还是选择迁就歹徒支付赎金。

夏侯惇成了肉票,现在军中管事的是韩浩。所有的人都在看着韩浩,揣摩着他会和歹徒怎么还价。歹徒漫天要价1000两,而且是黄金,简直是狮子大开口。韩浩会选择一个怎样的价位呢?800两?600两?500两?200两?可是夏韩浩却选择了弯下身子,屈腿下跪。

所有人———夏侯惇、曹军将士、张三们都大惊。军费都被曹操拿去征伐陶谦了,1000两黄金是难筹了一点,但是单凭下跪也不解决问题呀。都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可是,韩浩实实在在地跪下了。张三说:“别来这一套,我不要你下跪,我要金子!”张三高估了自己,轻看了韩浩,韩浩不是给他们而是给夏侯惇下跪。韩浩跪在夏侯惇脚下,泪流满面地说:“大人,我知道你对我有恩,我们朝夕相处,相濡以沫,可是我奈何不了国法啊!呜呜呜呜呜……”众人闻言大惊:莫非,韩将军真的要按照法律击杀歹徒,可是,夏侯将军的安全怎么办?

韩浩站起来,厉声斥责张三们:“你们这些歹徒,竟敢挟持我军主将,我看你们是活腻了!现在我按照法律缉拿你们,难道会因为一个大将而放掉你们吗?”说着,他指挥士兵围住了张三们。张三们本来以为掌握了夏侯惇就掌握了主动,可是眼前这个愣头青不按牌理出牌,连主将也不顾了,只顾法律。他们傻眼了,面面相觑,就放下刀,一起跪在韩浩面前,连连叩头,哀求说:“我们只要点路费就行!”韩浩没给他们路费,因为黄泉路上是不需要路费的。韩浩把他们一一问斩了。

夏侯惇得救了。后来,曹操知道了这件事,表扬韩浩说:“你这个做法可以为万世所效法。”曹操就此专门颁发了一道法令:“自令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不要顾忌人质。”从这以后,“劫质者遂绝”。正史有时也不可全信。按照《三国志》,夏侯惇是最后一个肉票———这显然不可能,陈寿在这里夸大了韩浩的影响。

有人说,韩浩处理人质事件不顾夏侯惇安危,曹操不但不怪罪,反而表扬他,这说明夏侯惇在曹操心目中是可有可无的。兖州是曹操的根据地,他把它交给夏侯惇。曹操东征徐州,胜负难料,败了他只有兖州可以栖身。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夏侯惇不是一般的信任。

夏侯惇镇守一兖州,却让他兼任东郡(约当今河南省东北部和山东省西部部分地区)太守。问:曹操为什么让夏侯惇做东郡太守而不是做其他郡的太守?又问:曹操为什么让夏侯惇而不是别人做东郡太守呢?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虚拟一下当时曹操和夏侯惇的对话。夏侯惇:“为什么让我而不是别人做东郡太守?”曹操:“信任!”夏侯惇:“夏侯渊和曹仁也可以信任呀!”曹操:“此二人只可信不可任,能力不如你!”夏侯惇:“那为什么让我去东郡而不是其他地方?”曹操:“过几天我就把家人搬到鄄城。”鄄城,在东郡治下。夏侯惇凝重地点了点头。

曹操把家人交给夏侯惇保护,又让他到濮阳驻扎,保存一支少量的火种一样的部队,然后自己放心地踏上了东征之途。从这里我们看出,曹操是相当倚重夏侯惇的。既然如此,那韩浩置夏侯惇性命于不顾,为什么还能获得曹操首肯?韩浩能够得到曹操首肯,是因为他做到了两全:既打击了罪犯,挫败了吕布的阴谋,又保全了夏侯惇的性命。最关键的,是韩浩保证了夏侯惇的安全。如果结果是诈降的人真的要拼个鱼死网破,临死拉个垫背的,在自己死之前先把夏侯惇杀了,那曹操还会表扬韩浩吗?那时曹操会说:好你个韩浩,折我…肱大将,你偿命去吧!

我们还可以推断,如果夏侯惇后来和韩浩计较:好小子,当时你要我死呢!或者他和曹操要求:韩浩要我死,你得给我出气,那曹操还能表扬韩浩吗?我们还可以虚拟一下韩浩跪下时的情景。夏侯惇(催促):“别磨蹭了,把我这个肉票撕了吧!”韩浩(犹豫):……夏侯惇(坚定):“我军哪来这么多黄金?有黄金还要做军费呢!再说了,我们要给主公树立一个威严形象,哪能随便屈服?”韩浩(哭泣):“是呀,我们能奈国法何?”于是,韩浩,手一挥,士兵们群拥而上,把张三们围住……

如果没有夏侯惇的坚定从容,韩浩又怎会果断下令?一个人的气度和意志,在危险到来时体现得更真实更充分。刀剑加于身而志不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就是夏侯惇。14岁时替老师出头杀人的风烈少年,长大后成了随时可以献出生命的风烈将军。

然而,他这个风烈将军,却是一个“常败将军”。

热门推荐
老子是癞蛤蟆 陈二狗的妖孽人生 天龙八部 我的前半生 宝贝 游戏 蒲公英 十宗罪5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