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第二章

芦雅萍Ctrl+D 收藏本站

  吴家二爷吴子霖,外相看上去倒也敦实,其实禀质却算不得好。听学那天,他虽说穿得也不算薄,只因外面的廊下和窗前都挤满了听学的人,好几扇门窗都敞开着,他正好坐在离窗不远的地方,吹了整整一天的风。晚上刚一到家,便鼻塞声重起来。接着身上一阵冷、一阵热地,连饭也吃不下了。被娘强逼着,勉强喝了一碗发汗的红糖姜汤。躺下时,捂了两三床的被子还直打哆嗦!

  这一病,八九天里还格格蔫蔫地直不起头来。

  吴家上下人等忙得不亦乐乎,只道二爷这场病因风寒所起。谁又料到,二爷的这场病,更是因了另外一个缘故呢?

  子霖在同窗中,早就听人说刘举人膝下有位才貌俱佳的小姐,是刘如松、刘如桦的堂妹。他们哥儿俩有时的文章,便有人疑惑系其"捉刀"之作。直到后来,闻听深为众人所赞的那篇《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果系其妹所为时,始信脂粉队里果有奇女子!因而在自己的亲事上,大哥和母亲连提了五六家,他单单只对刘家这门亲事颇为在意。

  及至这次听学,亲见了那刘家小姐的芳容之后,便觉得:此生此世,自己只怕难放得下了!

  这些天里,他人躺在病榻上,却无数次地回想着那天的情形:

  在梁大学长的屋里,自己乍一见到她时,只当是刘家又一位相貌俊美的公子哥儿罢了。后来,当梁大学长对杜鸿飞说起,她原是刘家三老爷跟前的公子时,自己当时就起了疑:刘家三老爷膝下的公子,不正是刘家小姐的胞弟或是胞兄么?这个念头一闪,机敏的他随即就生出疑惑!他记得大哥说,刘家三老爷早年中举。刘如茵是刘举人的长女,芳龄十七,六年前才又得了个老生的儿子。故而当时就糊涂了:怎么刘家三老爷的膝下,又多出了这么一个公子来?不由就留了心。谁知,这一留心真是非同小可——根本不用费力,他一眼就识破了面前的这位,哪里是什么"公子"呵?根本就是女扮男装的姑娘,根本正是刘如茵刘小姐本人才是!

  那一霎间,吴子霖虽说脸上依旧平平静静地,心下却立时就翻腾了起来,感到从未有过的惊骇和激动!竟敢女扮男装跑到书院来听学!这样的事儿,恐怕也只有能写出那般文章的女子才能做得出来啊!

  然而,那天下午,他即刻又被另一种情绪深深地困扰了。怎么后半晌梁逸之倒成了她的护花使者?难道,梁逸之知悉她的女儿真相?这之中,另有什么别的隐情么?

  论说,他吴子霖也并非那种没有见过世面的人。姿色佳丽的女子,不管是在省城、京城,或是庙会寺院里,他也不是没有见过。不知何故,单单只对这个刘如茵小姐,仿佛前世注定的一般,竟是一见钟情、再也难以释怀了!

  也许,这就是佛所说的因缘?

  他却无法预知:此生,自己和这位刘小姐究竟有无缘份?他分明已经预感到:这份因缘,恐怕不会太容易!否则,自己又如何会这般失魂落魄?

  那天讲学结束时,当他痴痴地站在远处,眼睁睁看着梁逸之扶她下了台阶,又把她交给他的两位哥哥。最后,当目睹他们兄妹三人扶鞍跃马、身影渐渐消失于漫天皆白的雪野的那一瞬间,他的灵魂当即也随了去了!

  及至后来,直到家人牵马过来催他上马时,他还是恍恍惚惚的,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马?更不知自己是怎么从书院踏着一路的冰雪、顶着刺骨的北风回到吴家坪的?

  当他昏昏沉沉地进了家门倒在床上时,朦胧之中,竟也没有忘记叫过一位信得过的心腹家人来,嘱他明日一早进城一趟,不许惊动别人,也不要露出是自己的意思:只设法打探清楚——刘家三老爷膝下,不管正出还是庶出,共有几位公子?刘如枫究竟是谁?

  这实在不难打听!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心腹家人冒雪踏冰地跑到城里,不到晌午又冒着大雪一路赶了回来。见屋内一时没人,伏身对全身烧得昏昏然然的二爷回了话:刘家三老爷没有妾。膝下除了刘小姐之外,只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公子。刘如枫就是这个小公子的名字。刘举人根本就没有一个十七大八的公子!

  果然如此!

  这几天,门外的雪虽下得不大,却星星散散地一直飘个不停。天空阴重阴重地刮着呼呼的北风。窗外那些结了冰的树枝"嗑啦啦、嗑啦啦"地在风中不停地摇响着。子霖躺在床上,半昏半睡中,听风掠过房瓦,听树枝金属般的摇响。

  连着吃了几天的苦药,虽说风寒略微轻了些,然因病在心上,仍旧觉着身子懒懒的,觉着又虚又懒地不想动,也不想吃。

  傍晚,大哥吴子霈从外面回来,依例,先到后边的庭院来问候继母。因听丫头说太太在二爷房中时,顺游廊径直来到二弟的屋子。

  吴子霈掀开棉帘子进得屋来,见继母坐在二弟床边的椅子上,手里虽拿着一样活儿计,眼睛却望着桌上的烛光,一副愁容莫展的样子。二弟子霖身子朝里歪着,身上搭着一床大红织金的撒花缎被。屋子当间拢着旺旺的一个大火盆子,火上坐着一个硕大的铜壶,壶盖和壶嘴向外冒着雾腾腾的热气。一个胖丫头兀自蹲在火盆子边,斜勾着头,用火钳子轻轻地往火盆里夹着煤。

  子霈垂手先问了娘好,又问二弟今儿见好没有?然后遵母命在火盆旁的椅子上坐下来。一边伸手烤着火,一边问二弟吃什么没有?

  继母叹了一声:"郎中今儿后晌过来又把了一次脉,说病倒也不关紧了,再吃上几付药,兴许就好利索了。只是格外交待,这场病伤了些元气,要好生调养才行。郎中走后,勉强哄着,才喝了小半碗儿面。"

  说了一会儿二弟的病,娘又问,说话就要过年了,放出去的账收得怎样了?子霈一一答了。又说起这两天就派人到省城去办年货,问娘捎些什么?接着,又说今儿白天在城里见到了郜老爷,郜老爷又给二弟说了一门亲,城里李秀才的妹子。今年十九,不仅人生得好,也颇识俩字儿,更有一手的好针线活儿,绣的花啦鸟的,人见人夸。

  娘和大哥说话时,其实子霖并未真正睡着——这些天里,他一直就是在半昏半睡里沉迷着。当他隐隐听见大哥突然说起自己的亲事时,因正好触了心病,立时便警醒了。却也不动身子,依旧歪在那里,倾听大哥和娘说些什么?

  后来,听见大哥又说起了"刘家"二字,更是留神起来。只可惜这会儿,大火盆上的那个大铜壶,正好将滚未滚的,嘤嘤嗡嗡很响地哼着。加上,大哥似乎是怕惊了自己,声音压得很低。隐隐地,好像说什么"等明儿二弟好些儿,俺哥儿俩再合计合计"的话。子霖心里禁不住疾跳了几下:莫非,刘家那头儿有准信儿了?却不知是什么准信儿?心里着急,想要坐起来问清楚,又自觉太贸然了!只得暂且隐忍住了。

  大哥去后,子霖听见火上的铜壶咕咕噜噜地像是滚开的声音。果然,就听见娘叫胖丫头拿暖壶来沏茶。

  子霖咳了一声。

  娘听到动静,赶忙转过身来,伏着头问:"霖儿,醒了?想吃些东西不想?喝水不喝?"

  子霖转过身来,望着娘的脸:"娘!大哥刚才过来说些什么?"

  娘将大哥的话略学了几句,便问他:"想吃些什么?"

  子霖忍不住就想问个明白:到底刘家那里是不是有了什么回音?觉得不大好张口,便道:"若有甜粥和清淡些的小菜,倒想吃一点儿。"

  娘脸上顿时泛起了喜色,赶忙吩咐胖丫头:立马去灶房做碗白果糯米甜粥,再弄两样清淡的小菜来。

  不一会儿,胖丫头便托着托盘进了屋。娘接过粥,也不让丫头动手,也不许子霖下床,只命他靠在棉被上,自己拿了一把小勺,亲自喂他吃了小半碗儿的甜粥。

  子霖一面吃粥,一面就拿定了一个主意。因他平素是颇为敛抑持重的一个人,所以,一番话沉吟了好半晌。直到丫头收拾碗筷出门后,这才对娘说:"娘……前些天,我看到城南街的刘家小姐了……"

  娘惊异地望着儿子:"哦?在哪里见的?人生得怎么样?"

  娘的话问到这里,一时竟有些悟出:想来,儿子这场病由大约是因此而起了!

  吴子霖沉默了好一会儿,到底也没有对娘说透。刘小姐的举止,自己虽说引为惊叹。可是,像娘这些年长之人,恐怕是不会认可的!这样,过了好一会儿才望着娘说:"娘!刚才你和大哥说的话,我听到了一些儿。你也不要对大哥说起我已见过刘小姐的话,只把我的意思告诉大哥就行了——除了刘家小姐,我这会儿还不想谈婚娶之事!"

  大哥吴子霈是子霖同父异母的长兄。

  子霈的生母早亡。生下长兄子霈和大姐子露,二姐子霜,三姐子霞。子霖娘嫁到吴家后,也生了三个女儿,最后又得了子霖这么个儿子。子霖的胞姐子雯在吴家姐妹中排行第四,嫁了一位官吏之后。公爹曾在浙江做过盐务官,丈夫几年前也捐了个从七品的官缺。前年,又花了上万的银子,终于被放到南方一个府署了同知的实缺。五姐子雰,公爹在省城开有钱庄和粮行,丈夫有位叔公在京城做官。六姐子云,六姐夫在河南省巡抚衙门里虽只是八品的小文官,却因生性豪爽又喜好交游,故而,在省城的各衙门里都有几个能办事的朋友。

  子霖这三个姐姐,包括上面异母同父的三个姐姐的婚事,大多都是子霖的祖父当年做官时牵下的。只有最小的六姐子云,是四姐夫牵的线,嫁给了他一位同僚的胞弟。

  大哥吴子霈整整大子霖十八岁。吴家几代皆以孝悌诗礼传家,因而虽说父亲下世多年,子霈对继母一直孝敬有加,对幼弟也颇知惜护关爱。二弟卧床不起的这十多天里,不管外面的事情多忙,照例天天一早一晚地过来探讯一番。虽说家里原也有自己的药铺子和郎中,却还到处跑着求医问药。

  吴子霈也是自幼攻读诗书,却不过只博了个秀才的功名。虽说守着富甲一方的良田银子和车马店铺,只是从父亲那代起,吴家连着两代人里都没有挣出一个被人称做"官大老爷"的,于是便觉得做人毕竟没有"底气"。故而,平素对自己的大儿子吴宗岳和这个小兄弟,是寄着一番厚望的。一直盼着两人不拘谁,最终能够博得个功名,官居衙门,高坐公堂,既能光宗耀祖,又可庇荫子孙。

  父亲早亡,长兄比父。子霈平时对自己这个小兄弟,不仅在功名文章和生活起居很上心,就是对他的婚姻大事上也是颇费心神的。他说起,城里刘万贯的三胞弟刘举人,膝下有个才貌两全、文章诗词不让须眉的闺女。心想,若能将此女娶到吴家门上,不仅可相夫教子,亦能辅助诗书文章,吴、刘两大家族更可相互关照。原有心说给自己儿子宗岳的,只因辈份不合,这才一心一意为二弟说合起来。

  他把自己的意思透给继母和小弟后,母子二人竟然都很中意。当时,继母不仅督托他全权着理此事,而且发出的话是:不办则已;要办,就办得风风光光的!吴、刘两家,在山城都是数一数二的书香和官宦人家,事情自然也要办得数一数二地气派!她把自己的私房钱先拿出了一千两来,反复嘱咐:"只要事事处处办得体体面面就行,不要想着如何给我省钱就是!"

  继母如此托命,吴子霈更是提起了兴头。他先是托山城东街的付举人去探探意思,接着又托了西街的李老爷去说亲——李老爷有个儿子在外做着七品正堂,老太爷子在山城也是咳一声半条街都动弹的主儿。他们两人都乐得做这个媒。先时回来的话是:眼下,虽还未见到在外做官的三老爷的话儿,可刘家大老爷和二老爷老哥俩那里,都十二分地乐意两家能结这门亲!谁知,后来吴家又连着催了两次,竟见不着刘家的准信儿了。

  吴子霈有些上急了。生怕继母平生所托自己的第一要事吹灰,从此在她面前失了做人的份量。又托人去问时,答的话是:三老爷的意思是,这门亲事倒也不错,只是眼下小女还小,想等缓些日子再重议此事。

  刘家三老爷这话回的,既不上、也不下,一时弄得个吴子霈竟没了主意。

  第二天一早,吴子霈起床之后,依旧先来到娘的庭院问候了一番,又问了兄弟的病,说今儿再去城里包些上好的燕窝和银耳,给兄弟好好补一补。娘听了微微颔首无语,过了一会儿,竟径直问道:"老大,先时,你托人提的刘家那门儿亲事,这两天,能不能给我个准信儿?"

  子霈一时愣住了:昨晚他过来时,已经对娘说了,刘家那门亲事,刘家三老爷回的话是缓一缓再重议此事。还说了郜老爷新提一门亲的话。娘当时也没有说什么,怎么过了一夜,突然又提起了要刘家那头准信的话头来?

  他沉吟了一会儿,答道:"哦,娘问的这门亲事,我听说刘家大老爷和二老爷都很热心。只是……三老爷那里一时还有些犹豫。回的话是闺女小,想缓一缓再说。看样子,一时还定不下来……"

  继母拦住他的话:"老大,你给我打听一下:刘家三老爷那儿,究竟为什么犯犹豫?我想了一夜:咱老吴家的子弟,再没有配不上他刘家闺女的道理。若是无缘无故地就被人回绝了,也不说个究竟来,咱老吴家嫌得窝囊事小;不知道的,还不知会说下什么不中听的话呢!还有,这事儿,我私下问过你二弟了,看他的意思,好像很在意刘家这门亲事。如今,他一直病病恹恹的,刘家那门亲事若能这会儿说成,他兴许就好利索了。你也算替我分忧解愁了!"

  见娘突然发出这样的话来,天寒地冻的大冷天里,吴子霈觉着额头上一下子就汗浸浸地起来。嘴里却说:"娘请放心,我再让付老爷去城里催一催。"

  待他出门时,继母又叫住交待:"老大,这事儿可不是单单催催的事儿。恁爹不在了,家里的大事,恁兄弟的事,我可是全指望你了。生法子能办成最好;真不行的话,你就派人出去,把你五妹子五妹夫和你六妹子六妹夫他们全都叫回来!咱大家一起商议着办!"

  吴子霈唯唯谨恭道:"娘,此事儿子先想想法子。这会儿呢,也先不用劳动妹妹、妹夫们回来,儿子尽力试试。不成的话,再叫妹妹、妹夫们回来帮忙出主意也不晚。"

  话虽这般说,出了门,吴子霈一时急得两眼发昏起来!此事原是自己引下的头儿,娘今儿明说了,兄弟只对这一门亲事上心!看来,他只有生法子办成,才能交这个差了!

  静下来,他揣度了一番:在山城,刘、吴两家的门第不相上下,若论财势和根基,吴家倒远在刘家之上呢。此事,刘家三老爷犹豫的原由,再不会是其它——刘家对钱财家势也不会太放在眼里的。否则,决无不愿的理由。只怕,事情仍旧碍在"功名"二字上面!

  想来,那刘家三小姐既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刘家三老爷也是个正经科甲出身的七品文官。吴家呢,祖上的风光早已是过眼烟云。眼前虽有两门子当官的姻亲,毕竟是嫁出去的闺女!子霖目下的功名仅是增生,只怕,这才是刘家三老爷犹豫的真正原故罢!

  回到自己的院落,吴子霈辗转反侧了整整一天一夜,终于得了一计。

  这天天一大亮,吴子霈先到娘的院子里问了安,又说了自己的盘算,见娘还算满意,这才来到二弟的屋子。

  待他掀了棉帘子进屋时,见二弟正歪在床上看书呢!

  子霈抬眼观看,见二弟的气色比昨日略显好了些。听说清早已用过半碗银耳糯米粥时,心下便松了口气。一时,撩了袍子端端正正地坐下,做出准备说长话的模样。

  吴子霖见此,忙令小僮上茶来。又吩咐把火盆子再拢得旺一些。自己则起身来到火旁的太师椅上,和大哥面对面坐下。

  天交二九时分,是山城最寒冷的一段日子了。

  隔着玻璃窗棂子,可以看得见外面院落里,重檐叠瓦上积着厚厚的雪,各处檐下俱都挂着一尺多长、水晶似的冰凌。院里的几棵银桂树上,苍青的叶丛间也挂满了梨花似的白雪。花圃里,一株红梅苞蕾乍放,娇艳如胭脂散点,衬着满地白雪,煞是好看。屋里,一个大炭火盆子烧得暖暖烘烘地温暖如春。

  吴家冬天烤火所用的煤,皆是山城东金店所产的上等煤,素有火力经久且无烟灰的长处。子霖屋里的这个火盆子,比别个屋里格外大,足有一围大小。烈烈红焰中,不时传出一两声煤核的哔剥炸裂声。子霖只穿了件半旧月白云绸的薄绵袍,脚上趿了一双青缎子棉拖鞋。此时,他神色慵怠地靠在铺着厚厚羔绒垫子的红木椅上,和大哥说了几句的天气和过节的事。说话时,不时用绸绢捂着嘴微微咳上一两声。

  吴子霈端过小僮递上来的烫金缠枝小盖碗,小心啜了两口,放下茶碗时夸赞道:"这还是五妹夏天带回的铁观音吧?我的那一罐,平时总不大舍得喝。"

  子霖笑道:"值什么!过了年三四月间,立马又有新茶下来了。这东西不比其它,放久了,走了味,反而可惜了。大哥什么时候也学得吝惜东西起来?"

  子霈笑了笑:"倒不是吝惜。不过是五妹大老远地从南面带回来的,想着逢有亲朋好友来聚时,大伙一同来品,总比独自一人享用更有趣儿。"

  子霖一笑:"你既这般喜欢,明儿我给五姐夫写封信,让他明春给你多带回一些就是了。"

  子霈笑了:"说归说!我是当大哥的,不比你做小弟的,总没那么厚的脸皮。你要写,只别说是我想要的。等得了东西,我承你的情就是了。"

  子霖笑了起来,却又带动得咳了一串。

  子霈端起茶碗又品了一番,仍旧盖上,望着子霖的脸,斟酌了片刻道:"二弟,今儿大哥过来,是想专意和你商议商议你的婚姻大事的。前番,我曾对娘和你二人提起刘家那门亲事……"

  一听大哥说起"刘家"二字,吴子霖这里便觉得脸上一热,心内一时疾跳起来。不由地就坐直了身子,却有意端起放在几上的茶碗,慢慢地啜了两口,捧在手中,不动声色地望着大哥:"哦,结果怎么样了?"

  吴子霈沉吟了一下:"二弟,我有个想法,今儿咱弟儿俩在一起好好商榷商榷——说起刘家那门亲事,嗯……不妨直说吧,凭我的感觉,好像有些不大容易。"

  吴子霖只觉得自己的头一时便嗡嗡作响起来。脸上却是若无其事地,两眼依旧望着大哥,等待着他的下文。

  "二弟,前几天,付二叔说了一头儿亲事,东金店的卢财主的二小姐。还有,郜老爷说了个城里李秀才的妹妹。卢家的二小姐,见过的人,都说生得杏子眼樱桃嘴儿,长得跟七仙女样。还有李秀才的妹妹,不仅人生得好看,还颇识得几个字呢!而且心灵手巧,描花绣果儿地,针线活儿人见人夸。这两家中,我看,哪一家都算得上是极好的婚姻。"

  吴子霖沉吟了一会儿:"大哥,倒是刘家那头儿,为何至今还没有动静啊?"

  吴子霈叹了口气:"若说这个,二弟,我想,再不会有第二个缘故:统不过是'功名'二字罢了!刘家三老爷是正宗的科甲出身,现又在外做着七品府学教谕,平素第一看重的,当然最是这'功名'二字了!"

  子霖坐在那里一动不动,脸色却更显煞白了。他伸手端过桌上的茶盅,一时觉得,两手微微地有些发颤。

  吴子霈抬眼闪了面前这个小弟一眼,分明感觉出了,这个小弟,在刘家这桩亲事上,像是铁了心似的。看来,恐怕不大好打发呵。

  "不过,为兄倒有个主意,想来,最终能叫刘家应下这门亲事。只是……做起来,怕还要费些周折。"吴子霈盯着兄弟的脸说。

  吴子霖一听事情还有回旋,神情立马振作了一些:"哦?大哥请说来一听。"

  吴子霈端起茶盅,微微品了两口,抬起头说:"二弟,这茶泡到这时候,其实才算真正出了味儿。"

  子霖急得心里起火,哪里还有心听大哥论说品茗之道呢?却也顺手端起盖碗来,轻轻啜了两口,不仅什么味儿也没有品出来,反倒汤了一下嘴!

  吴子霈端着茶盅问:"二弟,以为如何?"

  子霖故作姿态地点点头:"嗯!果然清爽沁人!"

  吴子霈笑道:"不只是清爽罢?这后味儿,其实也馥香绵远得很呢!"

  子霖赶忙点头道:"嗯,果然!果然!"

  吴子霈这才放下盖碗,清了清喉咙,重新接着刚才的话头儿:"二弟,我有个主意,不知二弟能否同意?论说嘛,咱吴家这会儿有的是银子。而且,这阵子不是也兴那什么'捐纳制'么?虽说不比正经科甲荣耀,若能同时再弄个实缺放下来,我看,也没有什么两样!我的主意是:咱不妨花上个万二八千的银子,也替你捐个六品七品的官缺。再托托五妹夫和六妹夫的人情,最终署个实缺下来。这功名之事不就是一蹴而就的事了么?功名、实缺都有了,刘家还有什么话可说?"

  吴子霈一面说着这话,一面望定面前的二弟,揣度着他的心思。他思谋着,为二弟捐官之计的得意之处:其一,这成千上万的银子,在吴家虽也是血淋淋的一大把家当,可也决不等于白花。他可以借此全了这个小弟的痴心,彻底收买了二弟和继母,当然也就等于买住了五妹和六妹两个人。其二,将来他的大儿子吴宗岳,不管功名上是否有望,他们母子、母女也得想法子从中帮忙斡旋,最终也捐个官缺下来。所以,花这一大笔银子,他也不是不肉疼,可毕竟是公账上的钱。而且,放这个本钱,是一桩十拿九稳只赚不赔的买卖!

  子霖站起身来,抱着双臂在屋内先是踱了一阵。尔后,脸色沉郁地注视了一番窗外的雪景。窗前那株乍放的红梅,看上去,竟是恁般地冷艳动人!一时,禁不住神思游弋。过了一会儿,才转过脸来,重新在火盆边的椅子上坐下来,望着大哥的眼睛说:"大哥!你替小弟这般苦心着想,小弟也以实话相告罢:小弟并非执意除那刘家小姐不娶的;我只是觉得,若是这般说算就算了,小弟心内实在有些不服——刘家比起咱们吴家,门台也算不得太高。若被人得知,竟被他家推绝了亲事,岂不嫌得太窝囊了么?所以,今儿大哥为小弟的这一番谋划,小弟以为是再好不过的。小弟实在承情啦——"

  说着,吴子霖竟站起身来,对着大哥,抱着拳工工整整地深深揖了一恭。

  吴子霈忙道:"哎呀!二弟!折煞大哥啦!"一面站起来,亲自扶着兄弟仍旧坐下了。

  子霖坐下后,不无担心地问:"这靠捐纳得来的官职,只怕……那刘家依旧瞧不上眼罢?"

  "嗳!这也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就算科考得意,有中了举、得了贡的,不投门路,不花大把的银子,放不了实缺,照样不被人瞧得上眼!这点,二弟就别多虑了。我想好啦:咱不捐就不捐;要捐,咱就弄个人家看得上眼的缺才行!八品、九品的,咱不想!而且,这放官的实缺,一是要肥缺;二是,要放最好外放,还要放在咱老家河南!那时,不怕那刘家不另眼相待咱老吴家!"

  子霖点点头:"如此,小弟就全仰仗大哥玉成了。"

  "手足兄弟,理当鼎力相助。若二弟以为可,我立马就去着手铺排。事不宜迟,我看,得早日筹定才是!若事情顺利的话,能赶在年前敲定那是最好不过了!那时,咱再托山城胡知县胡老爷到刘家做大媒!还怕他刘家不给个准信儿么?"

  子霖频频点头,颇以为然。

  兄弟两人围着火盆,又喝了一会儿茶,说起京城翰林院文大人和提督学政徐大人来山城讲课的情形时,子霖顺便说起,这次省学政大人来山城一是讲学,二是考察生员成绩,三呢,听说县学和府学的两级学官,有意向上推荐几位品德兼优的生员,应京城明年的贡生考试。

  说起此事时,子霖很郑重地对大哥说:"大哥,这次机会很难得!我想,无论宗岳侄子的才学、德行还是诗、文、经、策,入选的把握还是有几分的。若是到京城也提前投投门路,半捐半选地,中选的可能就更大了些。虽说朝廷荐选岁、恩、拔、优、副五贡,比不上科甲的道儿正,放下来的也只是微职,但毕竟也可终生享受朝廷俸禄。加上这些年来,朝廷有意革新图治,办学堂和新式学校的呼声益高,科举年年削减,僧多粥少,单单靠正途科举成就功名的机会,今后只怕越来越少了。因大哥素日只在乎正经科举,故而小弟也不敢轻易提及此事。不过,若能借这次拔选贡生的机会,运作得当,借风凭云,末了不过绕了一个圈,其实一样能走入正途的。不知大哥意下以为可否值得一虑?"

  子霈顿时来了精神:"哦?看似绕了一个圈儿,其实,说不定恰恰还是个捷径呢!嗯!好!如此难得的好机会,怎地不值得一虑?只是,逢上这样的机会,早有多少官宦们自家的子弟等着吃这块肥肉呢!我想,就算咱家有办事的银子,可一时半会儿的,能摸得着正门么?"

  子霖因心病已了,精神也清爽起来,自告奋勇地说:"这倒也不难。这两天我到省府走一趟,托六姐夫写一封信给胡知县和县学的杜教谕。想来,他们还不会不给姐夫这个面子。我那里去讨信,你在家中,立即厚厚地四处打点打点。只要打点得份量重,不怕他们不动心!等几天,我从省城回来,再把姐夫的信送上,有了这两样,至少山城这一关可保无虞。省城那里,倒也不用咱们出面,直接让六姐夫去办好了。至于京城那里,据我所知,书院的几十个生员中,诗、经、策论并八…上,我是不大能行的。可是,宗岳侄子虽不数一数二,倒也能排上前几名。他们没有理由执意不给咱这个面子!只要侄子能被推举上,明年春上,再托托姐夫京城的那位叔公,从中斡旋一番,亲戚份儿上,就花银子,也能处处花到实处,事半功倍。这样,既有了功名,又不愁有实缺放下来。同时,也可为他自己省下一大笔的银子,将来无论是娶亲安家,还是官场铺路,样样都可宽宽裕裕、从从容容地办了。岂不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子霈听了,禁不住感动地说:"二弟,我再没有想到,你的思谋真是再周全不过了。只是,二弟感受风寒,尚未大愈,怎禁得这天寒地冻地,再劳你亲冒行旅之苦?你我兄弟主意既已定下,齐心协力,为兄出门走一趟,把你和你侄子的两件事情一并办理,也是一样的。我想,若能赶在年前,把两件事情一并办妥,那真是再好不过的事啦!"

  子霖道:"大哥,不是小弟比大哥更会办事。小弟平时历事甚少,原本就不如大哥人情练达。好在就有打点不周之处,姐夫是自己人,总会随时帮我料理的。倒是山城这里,一天也耽搁不得了。万一人家在这个当口儿已经定下人选,可就麻烦了。定下的,要么是自己的近人,要么就是人家已经使过大把银子、得了准信儿的。那时,想扳回也不容易了。所以,家里这头儿,倒是更需要大哥亲自打点,才更稳妥呢。"

  子霈不住地点头,心内暗暗惊叹:自已过去实在是有些小看这位小兄弟啦!莫看他平素不声不响地,仿佛什么事都不大放在心上的模样。谁知,到了事头儿上,年岁不大,竟然能够谋划得如此周全,句句都透出机智,却每每又水到渠成似的不着痕迹。而且,言语神态绵缓稳健,不急不躁,不显不露。细想想,其实,处处都比自己更胜一筹啊!了不得!这位兄弟若得着机遇,将来前程仕途上,实是未可限量呵!

  于是他点头赞叹道:"嗯!二弟说得有理!事在人为!只要用心办了,就算不成,路子已经铺好,功也不会白费的。那就这样定下——明天先看个日子,我也好及早备下你出门随用的现银、银票,另外再备些山城的土特产。正好,赶在年关了,明儿先让家人杀几只羊,榨几桶上好的小磨油,备些上好的花生仁、山木耳、核桃什么的做为进礼……"

  兄弟二人商议着事儿,就见一位家人掀了棉帘子走进屋来,弯腰垂手禀报:"大爷,二爷。"

  吴子霈转脸问:"什么事?"

  家人回道:"回大爷、二爷的话,门上来了四位客,说是二爷书院的同窗,一位姓梁、一位姓杜,另外两位姓刘,探望二爷来了。"

  子霖一听,赶忙高声道:"嘿!还不快请进屋来——!"

  子霖一面令家人快请,一面就要掀棉帘子亲自迎出去。未及出门,几个人早已相继掀了棉帘子跨进屋来。

  如松一边掀棉帘子进门,一边赞道:"好一株雪中红梅啊!"

  杜鸿飞一边在门前廊下的蒲团上跺着脚上的雪,一边隔着窗子嚷嚷:"咳!子霖君,你可真是娇贵啊!想当年,我们书院的前辈学长,露天雪地聆听程颢、程颐两位老祖师讲学,大雪飞舞,直没膝踝,众学长却还道'如坐春风'!你倒好,坐在烧着大火盆子的屋内,还闹出这么一场病?嗳!真如你常日评价自己的,果然朽木不可雕么?"

  众人一听都大笑了起来。

  逸之道:"杜兄所言非也!你怎么知道子霖君的这场病,一定就是因为感受风寒所致?而不是因为坐春风坐出来的?就算是春风,吹得太猛了,也一样能招病的!"

  众人又笑了起来。

  梁逸之转脸见子霈的大哥也在屋内,忙道:"大哥,我们几个平时游戏惯了,大哥莫笑众位小弟的放肆!"

  子霖忙向大哥介绍道:"大哥,这就是我常向你提起的梁逸之梁大学长!"

  子霈笑道:"幸会幸会!听说梁老弟年纪轻轻地便已是拔贡功名了!实在让我这个当大哥的钦敬。可惜,我读书上不是块材料,虽也在县学念了多年,到了也只混了个禀生。"

  逸之道:"大哥!功名未必就能说明学问的深浅。广州有个名叫康有为的秀才,学贯中西、博览今古,几年前办了一所万木草堂。当时,他不过也只是个生员,可追随他的学生当中,有举人,更有进士!再说了,科举的弊端,过去今天都有人抨剖!时下私贿成风,吏员腐败,积弊深重,更不知埋没了多少有志之士!故而,对科甲功名,虽可寄眼下一时之希望,却不可久耽其中。否则,不仅空误了我等少年时光,更使热血男儿胸臆屡伤,最终磨尽吾等大丈夫锐气!"

  吴子霈一听,倒正合了自己要替子弟捐纳的心思。不禁惊叹道:"啊!果然'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梁贤弟,我苟活了半生,今听贤弟之言,真有云气高浩之快!今儿老兄我无论如何也得留住诸位贤弟,好好清谈一番。子霖,你先陪众位贤弟稍叙,我去吩咐家人,略备些薄酒,晌午我要与诸位痛饮几杯!"

  说罢,便先告辞出门吩咐下人安排酒饭去了。

  • 背景:                 
  • 字号: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