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 天人将军

陈瓷Ctrl+D 收藏本站

四 天人将军

天人将军是如何炼成的———

曹仁以曹氏第一人的功劳,获得了曹氏第一人的器重和封赏。

220年,把曹仁封为征南将军的曹操死了,其子曹丕继位,即拜曹仁为“车骑将军”,并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曹仁之责任何其重大,所督三州之军事,荆已为东吴所有,益又为蜀汉所有,扬者,魏吴各半也。曹丕其实是将对蜀和对吴的军事统统都交付于曹仁了,可见不仅有所任,亦有所重也。

与诸曹夏侯的后代都要靠父辈荫庇不同的是,曹仁还给死去的父亲赢得了封谥:“追赐仁父炽谥曰陈穆侯,置守冢十家。”曹炽地下有知,大概再也不会为淘气儿子的前途担忧了吧。

不久,曹仁又加封为“大将军”———夏侯惇已死,当年的黑老大曹仁,取代夏侯惇一跃而成为曹魏帝国的军事最高统帅,在权力上成了曹氏第一人。(当然曹丕除外。)不久,曹仁又封为“大司马”。“大将军”已经是能干涉朝政的全国军事最高统帅了,已经是顶点了,大司马更像是曹丕的一个表态:我实在不知道如何封赏你呢,反正不能让你取代我,就只好再给你加一个大司马的封号了!

曹氏父子对曹仁的封赏很有意思。曹仁曾被拜为广阳太守而曹操不让他上任,给了他一个文官的称号———议郎,却让他去都督骑兵。现在曹丕又不知所措地拜大将军曹仁为大司马。

223年,曹仁去世。在大司马的位置上死去,恰当好处。他要是不死,曹丕可能就要为不知如何再封赏他而郁闷致死。其实,在曹氏父子封赏他之前,军中早就送给他一个“天人将军”的称号。这个无爵位无品秩无俸禄的“天人将军”称号,似乎比大司马这个称号更让人自豪。

不仅仅是官方,就是在民间,曹仁也是当之无愧的曹氏第一人。

曹仁是怎么获得了天人将军的称号的呢?

勇———

208年,曹操在赤壁之战铩羽而归,仓皇北窜,留下曹仁留守江陵为他抵挡东吴从后面飞来的箭雨。江陵陷入了孙刘联军的包围之中,成了一座风雨飘摇的孤城。曹仁艰难地迎来了209年,也迎来了周瑜率领的数万东吴精兵。

挟赤壁之战之胜势及兵力的绝对优势,对周瑜来说,这是一场有赢无输的战斗。《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集中描写了这场战斗。在罗贯中笔下,守将曹仁黔驴技穷,祭出了中国人最传统最普及的战术———国骂。在这一回里,周瑜先是中了箭伤,躲在帐内疗伤,曹仁派牛金连续三日到寨门外叫骂,终于把周瑜骂了出来。两军对阵,曹仁亲自出马,不是对战,而是对骂。他亲自带头大骂周瑜:“周瑜孺子,料必横夭……”周瑜也全无帅哥风度,上前对骂:“曹仁匹夫……”。曹仁骂技稍高一筹,指挥身后将士齐骂周瑜。曹仁的兵是北方人,北方人嗓门大,在骂阵中占了上风,周瑜被骂得急火攻心,“忽大叫一声,口中喷血。坠于马下”。吴兵把周瑜救了回去。接着,有吴兵向曹仁投降,说周瑜被骂死了。曹仁大喜,前去劫营,结果中了埋伏,仓皇逃窜,丢了江陵。

罗贯中生花妙笔,把血腥的战场厮杀,写成了郭德纲般的对骂。只是有一个问题不好解决,周瑜应该是说安徽方言,曹仁应该是北方方言,二者差距很大,那时没有推广普通话,对骂怎么进行?敌人大军压境,曹仁能主动挑战吗?牛金前去骂战,得让周瑜听到自己的骂声,估计离周瑜兵寨距离不远,那吴兵派一名神射手便可把一支箭送进牛金的嘴里,牛金又怎么会连骂三天?刀光剑影,曹仁和周瑜两员主将,怎会有机会面对面叫骂?两军对峙,兵不血刃,却都彼此破口大骂,战争PK改成相声大赛,双方争夺冠军赢大奖?先不说周瑜作为东吴大将,就是作为一个大男人,被人骂几句就死了,曹仁能相信吗?唉,现在朝鲜发展核武器,全世界都奈何不了。建议中国老大哥给朝鲜送一本《三国演义》去,让他们学着骂人就胜过发展核武器了。可能中国的国骂博大精深,修习不易,但是总比发展核武器要省钱吧。曹仁居然相信周瑜被骂死了,结果中计,罗贯中把曹仁写得智商在全国平均以下。

历史上,曹仁面对有输无赢的江陵包围战,表现得远比周瑜出彩。周瑜的数千前锋先抵城下。经验丰富的曹仁决定先发制人,趁敌人立足未稳,挫其锐气。他招募了三百人的敢死队,派曹牛金出城挑战。这充分说明曹仁兵微将寡,以三百人对数千人,纯是无奈之举。不过,这恰恰看出了曹仁的勇气和自信。

曹仁派出的三百人的敢死队,很快就陷入了包围之中。长史陈矫看见牛金部众在敌军中即将覆灭,吓得面无人色。曹仁大怒,吩咐左右牵马来。陈矫等人连忙拉住他,劝道:“敌人势众,不可抵挡啊,就算是放弃了几百人吧,将军切不可以身冒险啊!”曹仁不听,披甲上马,带着手下几十名骑兵出城而去。看看离敌人还有几百步之远(有必要讲一下“步”,它当然是长度单位,但是历来长短不一,周代为八尺,秦代为六尺,后来又为五尺,真是奇怪,变化多端。而且,我们还看到,有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古时一举足叫跬,两足各跨一次叫步。无论如何,都说明曹仁距离敌军不是很远,几百米吧),有一条河渠阻隔着他们。陈矫他们以为曹仁应该就在那里鼓舞前军的士气。谁知道曹仁拍马过河,直冲入敌阵。于是,牛金等人获救。但是,还有一部分勇士未能突围,曹仁再次冲入敌阵,杀死数名敌军将士,把那些勇士解救出来。敌军还军退去。陈矫等人一开始看到曹仁出城杀敌,很是惧怕,及至见他全身而回,不禁叹曰:“将军真天人也!”

曹仁陷阵救牛金,是三国时的一段美丽华章,让人一边回味一边叹服,回味曹仁的雄姿,叹服曹仁的神勇。陈矫具有新闻眼,当场就为曹仁概括出了“天人将军”的称号。很快,曹营遍传“天人将军”的神武故事。曹仁在曹营内赢得粉丝无数。我们就把曹仁的粉丝称为“仁粉”吧。

“仁粉”们在回味曹仁的神勇时,往往泪流满面。对曹仁,“仁粉”们更多的是感动:三国时代,英雄若星河璀璨,舍身救主的数不胜数,但是,又有几人舍生忘死,两入敌阵只为救部下呢?每每想到这一点,“仁粉”们便都成了“铁丝”,不,“钢丝”!罗贯中把曹仁写成一个喜欢骂人、容易中计的庸将,实在是有失公道。我们可以想象,那时已成首长级别的曹仁,骨子里依然流淌着带头大哥的江湖道义:不能忘了弟兄们!有了这样的带头大哥,弟兄们怎能不拼了命地跟着他?有了这样的主将,士兵们怎能不拼了命地跟着他?上下齐心,虽困而气不馁,曹仁就靠着这种团队合作的力量,奇迹般地在樊城坚守一年多。

谋———

魏晋著名思想家傅玄在《傅子》里说三国之勇,曹仁第一,张辽其次。但是,只靠勇,在战场上是走不远的。官渡之战初期,曹操兵力微薄,袁绍兵强马壮。前线,曹操与袁绍艰难相持,刘备又趁火打劫,在许昌以南进行骚扰,很多地方都叛变了。曹操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自许以南,吏民不安,太祖以为忧”,曹魏刚刚奠基的大厦,岌岌可危。

这时,曹仁站出来了。

曹仁分析形势说:“南方诸县以为我军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们,而刘备此时却以大军压境,他们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刘备刚刚统袁绍的兵,还未能得其所用,一击便可破了。”

曹仁是个心理学专家,他尤其精通战争心理学。在南征张绣失利,士气低落时,“仁率厉将士甚奋,太祖壮之,遂破绣”。与诸葛亮扶不起刘阿斗相比,曹仁能调动起曹操的勇气,就凭这一点,他就该在三国中有一席之地。江陵保卫战,周瑜占绝对优势,却一年围而不破,也许是被曹仁一开始的陷阵救牛金威慑住了吧。

219年,对关羽的樊城保卫战,曹仁用沉白马这一古代最严肃的盟誓仪式,“激励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我们看到,曹仁非常善于调动士气,就是因为他是心理学专家。官渡之战,对刘备的后方滋扰,曹仁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他先分析了叛乱诸县的背叛心理:刘备大军压境,他们被迫投降。如果解掉刘备的威胁,这些县也就不背叛了。曹操惆怅地说:现在我军主力都在官渡,哪有力量打刘备?曹仁继续心理分析:刘备带领袁绍的军队,袁军上下不买这个编草席小贩的账,他虽是皇叔,但是现在皇帝都没人看得起,谁还看得起皇叔?何况他这个皇叔身份一向可疑!所以,刘备无力指挥自己统领的袁军,将士失和,战斗力就差了。曹仁在做完心理学报告后,对曹操提出了专家建议:“击之可破也。”

心理学只是他的副业,他最精通的还是战争学。他亲自率军攻打刘备,刘备果真不堪一击,叛乱的诸县也果真重新归附。出来混,单有勇气是不够的,还要有脑子。善于动脑子的曹仁深深地懂得一点:上兵伐谋。打跑了刘备,他决定再摧垮袁绍的自信,他就在鸡洛山之战中大败袁军,“由是绍不敢复分兵出”。曹仁趁机抄后路,烧了袁绍的运粮车。一切都在心理学专家曹仁的分析里:战争主动权开始向曹魏倾斜。也许是有了曹仁的心理分析做依据,曹操的仗越打越顺,很快,袁绍的根据地河北就被“解放”了。

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高干在并州反了!高干这个鼠贼竟然也想出来较量较量,反了,真是反了!破高干不费吹灰之力,曹操很快就包围了壶关(今山西省壶关县)。一贯高调的曹操下令:打下壶关,把里面的人全都活埋了!一连几个月,曹操也没打下壶关。心急的曹操想尽快把软柿子捏碎,没料想软柿子成了烂柿子也没被捏碎,反而粘在曹操手上恶心着他。

这时,心理学专家曹仁又显示了他的专业特长,他分析说:“围城攻郭,必须向敌军宣示活门,这是为了替其开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敌军宣告城陷必死,那敌人势将坚心死守。而且此城坚固粮多,要攻,则士卒疲伤,要守,则迁延日久;这样驻军于坚城之下,强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计。”曹仁从心理学上的角度分析了曹军久攻不克的原因:你现在下令城破埋人,城内人为活命死战,当然攻不下来;给城里人一点生的希望,他们就会奔着那条活路而去,就无人坚守等死了。曹操对心理学专家很尊重,按照他说的办了,不久,壶关城就投降了。上兵伐谋,上谋攻心。

曹仁对心理学的精通,是曹魏集团争霸的独门武器,帮助曹操节节胜利。

战场风云变幻,这一刻你在为胜利而欢呼,转瞬之间,可能你就为失败而流泪。

219年,江南,梅雨时节雨纷纷,樊城城墙欲泡倒。蜀国大将关羽统兵北伐襄樊地区。曹仁据守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和庞德率七军救援。天公不作美,接连大雨,导致汉水暴涨,驻军在平原地段的于禁、庞德军皆被洪水淹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曹仁这次真的只有靠自己了。关羽猛烈攻打樊城,“围数重,外内断绝,粮食欲尽,救兵不至”。同时,樊城的城墙被洪水侵蚀,有的地方已经塌方崩坏,城中守军很是恐惧。有人对曹仁说:“今天这种危险不是人力所能够克服的。我们应该在关羽的军队还没有完成包围圈的时候就逃走的。”这时,心理学专家的心里有过一丝胆怯吗?

忠———

这时的曹仁,也许真的有过一丝的胆怯和畏惧,弃城逃跑的念头也许真的曾在他心底闪过。毕竟,人心不是铁打的,求生是人的本能。这一点,我们能从《三国志·满宠传》里找到一些蛛丝马迹。当时,军心惶惶,有人建议曹仁“乘轻船夜走,虽失城,尚可全身也”,这时曹仁的态度很关键,但是,耐人寻味的是,《三国志》对此并无记载。我们想,要是当时曹仁慷慨陈词,发誓力战,历史上肯定会留下记载的,曹仁当时也许是真的想逃,也许他找不到说服大家的理由,心理学家话语失位。

后来,满宠说:“山洪暴发,来势凶猛,但是,来得快去得也快,不能持久的。听说关羽派出军队的前锋已经抵达郏县。京城许都以南,人民骚动,人心不安。然而,关羽现在却不敢在向前逼近,恐惧我们抄他的后路;如果我们能逃走,黄河以南,将不再是朝廷的领土了!我们应该坚持到底!”这时,史书上对曹仁的态度有了记载:仁曰“善”,在满宠的分析下,曹仁找回了勇气,才沉白马盟誓,示以必死。我们不能责怪曹仁当时的态度犹豫和立场模糊,因为曹仁面临的是死亡,求生的本能,永远可以理解。

当时,曹仁面临“五死”:

1.天死。天降大雨,洪水泛滥,水位离城墙最低点仅几块板的距离(城高二尺为一板)而且城墙有些地方已开始崩坏。

2.气死。主力于禁军队数万人全降,士气影响极大。

3.势死。我们考察一下双方的力量对比,看不到《三国志》中有关关羽军队的具体数量的记载,但是,我们知道于禁和庞德所领之军有七军之多。七军,也就是七个兵团。一个兵团有多少人?虽然不是很清楚其具体数目,但是,最少也应该有数千人。七军,即有几万人。关羽能一战而胜,必定也有此数目。《资治通鉴》有载水淹七军后,关羽接受了于禁的军队,有数万人。故言:围攻樊城的关羽军队应不少于几万人。以数千疲弊之师抵数万之众,还有生的可能吗?

4.地死。关羽军是突袭,准备齐,有战船(于禁就是栽在这点上)。曹仁北方部队,南方作战,未备战船,未战先输人一成。

5.粮死。粮食即将用完,外援全无,即使守得住关羽对城池的进攻,也守不住饥饿对肚皮的进攻。

任何一死都能置人于死地,况“五死”齐临乎!因此,当时有人建议要逃,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甚至曹仁本人也想逃。可是,满宠的话提醒了樊城的重要性:如果我们能逃走,黄河以南,将不再是朝廷的领土了!曹仁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他毫不犹豫地决定要忠于朝廷,也许仅仅是忠于曹氏。

但是,忠诚,永远是最宝贵的品质。生命诚可贵,忠诚价更高。少时“不修行检”的黑老大,成了一名忠诚至上的血性男儿。

曹丕需要曹仁的忠心,更需要弟弟曹彰的忠心,因为曹彰有可能和他争夺位子。曹丕拿曹仁来教育曹彰:“为将奉法,不当如征南邪?”曹仁樊城拒关羽时的官职是征南将军。曹丕在向曹彰传达一个信息:曹仁这样的革命老前辈都那么守法,听我的话,何况你呢!

曹彰的“奉法”就是忠于曹丕;曹仁的奉法就是忠于曹氏。曹仁对曹氏王室是很有说服力的,堪为楷模。他虽然少时“不修行检”,但是当上大将后,严格守法,常常把法律条文放在身边,经常查阅,依法从事。做官到大司马,基本上自己的意思就是法律了。曹仁尚能守法如此,不仅是曹氏第一人,也是三国第一人。就连他死后,还被魏明帝请到太祖庙里配飨,和曹操一起接受祭奠供奉。

当魏明帝跪在曹仁的遗像之下时,他可曾知道,这个被他祭奠的先人,年轻时候也曾有过一段摇滚岁月?

热门推荐
天龙八部 斗鱼 三国演义 地图 媚者无疆 眼睛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 背景:                 
  • 字号:   默认